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益智

益智

药材名称益智

拼音Yì Zhì

英文名FRUCTUS ALPINIAE OXYPHYLLAE

别名益智仁、益智子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 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两端略尖,长1.2~2cm,直径1~1.3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凹凸不平的突起棱线13~20条,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残存果梗。果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中有隔膜将种子团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胚乳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

鉴别(1)本品种子横切面:假种皮薄壁细胞有时残存。种皮表皮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略径向延长,壁较厚;下皮为1 列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油细胞1 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黄棕色细胞,其间散有较大的类圆形油细胞1~3列,含黄色油滴;内种皮为1 列栅状厚壁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内壁与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粉末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条形,直径约至29μm ,壁稍厚,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常碎裂成不规则色素块。油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散列于色素层细胞间。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细胞1 列,栅状,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10μl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益智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斑点;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放置片刻,斑点渐变为橙红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种子,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种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

炮制益智仁:除去杂质及外壳。用时捣碎。

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肾经。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药材名称栗拼音Lì别名板栗、毛栗壳、栗子树、大栗来源壳斗科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C. bungeana Blume],以果实、花序、壳斗、树皮、根皮、叶入药。

  • 土沉香

    药材名称土沉香拼音Tǔ Chén Xiānɡ别名沉香[广东]、白木香、芫香、六麻树、女儿香、芽香树来源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以含树脂

  • 土大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药材名称土大黄拼音Tǔ Dài Huánɡ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in

  • 石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血药材名称石血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来源夹竹桃科石血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va

  • 凉薯

    药材名称凉薯别名葛薯、地瓜、凉瓜、地萝卜、沙葛、豆薯来源豆科凉薯Pachyrrhizus erosu(L.) Urban,以块根,种子入药。生境分部长江以南各省。化学成分含有豆薯皂甙元(Pachy s

  • 硫黄

    《中国药典》:硫黄药材名称硫黄拼音Liú Huánɡ英文名SULFUR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来源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 小朝天罐

    药材名称小朝天罐拼音Xiǎo Cháo Tiān Guàn别名小红参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宽叶金锦香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beckia chinensis Linn.ver.an-

  • 桑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桑黄药材名称桑黄拼音Sānɡ Huánɡ别名胡孙眼、桑耳、针层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Que

  • 臭梧桐根

    药材名称臭梧桐根拼音Chòu Wú Tónɡ Gēn别名芙蓉根(《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杂及茎叶。化学成分含赖桐二醇烯

  • 唇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唇香草药材名称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来源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新疆。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冠心病。用法用量全株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