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盐麸子根

盐麸子根

药材名称盐麸子根

拼音Yán Fū Zǐ Gēn

别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树根。四时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化学成分含抗菌性物质。

性味酸咸,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酸咸,性平。"

②《四川本草》:"性凉,味酸。"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涩。"

归经《闽东本草》:"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去风,化湿,消肿,软坚。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癌,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

①《日华子本草》:"消酒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消肿,贴痒子、跌打损伤,调末治癣疮。"

③《岭南采药录》:"消肿散毒。煎水洗小儿烂头疡,能止痒;治乳痈,脚抽筋症,跌打伤肿痛,俱煎水洗之;以之浸酒,止痛,去瘀、生新。"

④《陆川本草》:"收敛解毒。治盗汗,蛇咬或蜈蚣伤。"

⑤《南宁市药物志》:"治癍痧,热性腹痛,腹泻。"

⑥《重庆草药》:"去风解毒。治小儿缩阴症,配他药治九子痒。"

⑦《闽东本草》:"健脾化湿,强筋补肾。治风湿痹痛,四肢酸软,腹胀腰痛,痰饮咳嗽,水肿,血崩。"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降火,去瘀生新,治麻疹,感冒发热,咳嗽带血;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咳嗽出血:盐肤水根一两半至二两。合猪肉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腹泻:盐肤木根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慢性痢疾:五倍子根五钱,苍耳草根五钱,臭草根、黄豆、生姜各一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④治水肿:盐肤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腰骨酸痛,风湿性关节痛:盐肤木鲜根一两,猪脊椎骨或脚节不拘量。酌加水、酒各半炖服。(《闽东本草》)

⑥治骨折:盐肤木根、前胡。捣烂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瘰疬:盐肤木根、破凉伞、凌霄根、酒槽,共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⑧治疟疾:盐肤木根煎汁加红糖服。(《野生药植图说》)

⑨治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进:盐肤木根切片,取三钱至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毒蛇咬伤:盐肤木鲜根二两。水煎,加醋少许内服,余下的药液洗伤口。(《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冠心病:取盐肤木根茎制成煎剂,日服3次,每次10毫开(含生药5钱),总疗程4~8周。观察50例,对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其中显效占34%,改善占54%),以对胸闷、心前区堵塞感的改善较为明显;有典型心绞痛者12例,治后基本消失者4例,改善者5例,无效者3例。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4%,尤以对单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改善较为明显,32例的总有效率达71%;对左或右束枝传导阻滞之心电图则基本无效。临床上无降压作用。个别病例服药后感轻微口干,少数病例有大便干燥,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细叶乌蔹莓

    药材名称细叶乌蔹莓别名红母猪藤、母猪菜、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来源葡萄科细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Heyne) Gagnep.,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淡,寒。功能主

  • 斑叶堇菜

    药材名称斑叶堇菜拼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仙茅参

    药材名称仙茅参拼音Xiān Máo Shēn别名茅草细辛(《贵州民间方药集》),毛草七、倒扎草根(《贵州民间药物》),条参、水防风、丝茅七(《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植药调查》来源为菊科植

  • 铁钉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钉菜药材名称铁钉菜来源藻类褐藻门铁钉菜Ishige okamurai Yendo,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备注(1)其药效为海人草的1.5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

  • 阳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阳桃药材名称阳桃拼音Yánɡ Táo别名五敛子、杨桃、三敛、三廉子来源酢浆草科五敛属植物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以根、枝、叶、花及果实入

  • 丽子藤

    药材名称丽子藤拼音Lì Zǐ Ténɡ英文名root of Yunan Dregea别名滇假夜来香、白血藤、公公藤、奶浆藤、隔山撬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丽子

  • 佛甲草

    《中药大辞典》:佛甲草药材名称佛甲草拼音Fó Jiǎ Cǎo别名火烧草、火焰草(《履巉岩本草》),佛指甲(《纲目》),半支连(《医宗汇编》),狗牙半支、铁指甲(《纲目拾遗》),禾雀舌(《岭南

  • 羚羊肉

    《中药大辞典》:羚羊肉药材名称羚羊肉拼音Línɡ Yá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

  • 豆黄

    《中药大辞典》:豆黄药材名称豆黄拼音Dòu Huánɡ别名大豆黄(《干金方》)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制法《纲目》:"用

  • 响铃豆

    药材名称响铃豆拼音Xiǎnɡ Línɡ Dòu别名黄花地丁、小响铃、马口铃来源豆科野百合属植物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Heyne,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