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竹蠹虫

竹蠹虫

《中药大辞典》:竹蠹虫

药材名称竹蠹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出处《纲目》

来源为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幼虫

原形态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毫米,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顋端具2齿,小顋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幼虫蠹入老竹或竹制器具内,蚀害竹质。竹秆旁有小孔而落粉屑者,即被害处。

功能主治《纲目》:"治小儿蜡梨头疮,取慈竹内者,捣,和牛溺涂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蠹虫

药材名称竹蠹虫

拼音Zhú Dù Chónɡ

英文名bamboo moth

别名竹子虫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竹蠹,生诸竹中,状如小蚕,老则羽化为硬翅之蛾。

来源药材基源:为粉蠹科动物褐粉蠹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tus brunneus Steph.

采收和储藏:老竹或竹器的竹竿上,有蛀孔而落粉屑者,即有竹蠹虫,劈开,取出。

原形态褐粉蠹,体形小而细长,长约5mm,亦褐色。头部隐于前胸下,触角1对,从眼前直出,分11节,末端呈棍棒状。口器适于咀咬,上唇突出,大腮端具2齿,小腮须呈长丝状。前胸节能转动,翅2对。前翅为角质坚固的翅鞘,上有多数纵行的隆起;后翅膜质,适于飞翔。足3对,各有跗节5节。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栖于竹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去湿;敛疮。主秃疮;聤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鸦胆根

    《中药大辞典》:老鸦胆根药材名称老鸦胆根拼音Lǎo Yā Dǎn Gēn出处《广西中草药》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分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成分较果实中为少(参见"

  • 山菅兰

    药材名称山菅兰拼音Shān Jiān Lán别名老鼠砒、山猫儿、山大箭兰、山交剪、桔梗兰、绞剪草来源百合科山菅兰属植物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L.)DC.,以根入药。四

  • 尖槐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尖槐藤药材名称尖槐藤别名高冠藤、小双飞蝴蝶来源萝藦科尖槐藤Oxystelma esculentum (L. f.) F. A. Schult.,以全株、根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 野罂粟

    《中药大辞典》:野罂粟药材名称野罂粟拼音Yě Yīnɡ Sù别名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野罂

  •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拼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

  • 地黄

    药材名称地黄拼音Dì Huánɡ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 药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药茴香药材名称药茴香拼音Yào Huí Xiānɡ来源伞形科药茴香Pleurospermum giraldii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化学成分种

  • 荷花

    药材名称荷花拼音Hé Huā别名莲花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大花蕾。6~7月采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将开发的花,阴干。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祛

  • 小叶密花远志

    药材名称小叶密花远志拼音Xiǎo Yè Mì Huā Yuǎn Zhì英文名root of Denseflower Milkwort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小叶密花远志的

  • 苏铁叶

    药材名称苏铁叶拼音Sū Tiě Yè别名番蕉叶、铁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lium Cycadi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常绿木本植物,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