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糯米条

糯米条

药材名称糯米条

拼音Nuò Mǐ Tiáo

英文名Chinese Abelia

别名茶条树、小榆蜡叶、小垛鸡、山柳树、毛蜡叶子树、水蜡、白花树

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elia chinensis R. Br.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糯米条 薄叶多分枝灌木,高达2m。嫩枝被微毛,红褐色,老枝树皮纵裂。叶对生,有时3枚轮生;叶柄长1-5mm;叶片圆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2-5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有稀疏圆锯齿,上面疏被短毛,下面沿中脉及侧脉的基部密生柔毛。聚伞花序生于小枝上部叶腋,由多数花序集合成一圆锥花簇;总花梗被短柔毛,果期光滑;花芳香,具3对小苞片;萼筒圆柱形,被短柔毛,稍扁,具纵条纹,萼檐5裂,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约5mm,果期弯红色;花冠白色至粉红色,漏斗状,长1-1.2cm,外具微毛,裂片5,圆卵形;雄蕊4,伸出花冠;花柱细长,柱头圆盘形。果长约5mm,具短柔毛,冠以宿存而略增大的萼裂片。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和于海拔170-15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痢疾;痈疽疮疖;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流石破天惊;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生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茶条树,江西、湖广山坡极多。丛生,高尺许,赭茎,近根有刺。附茎对叶,叶如郁李叶而短小。梢端开五瓣小筒子花,似芫花而白,未开时作赭色筒子,一簇百余,不甚鲜明,夏开,至深秋犹有之。

2.《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君须

    《中药大辞典》:老君须药材名称老君须拼音Lǎo Jūn Xū别名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药材名称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

  • 油胡桃

    《中药大辞典》:油胡桃药材名称油胡桃拼音Yóu Hú Táo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性味

  • 油桐子

    《中药大辞典》:油桐子药材名称油桐子拼音Yóu Tónɡ Zǐ别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纲

  • 辫子草根

    《中药大辞典》:辫子草根药材名称辫子草根拼音Biàn Zi Cǎo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江西《草药手册》:"甘,平。"功

  • 芦茎

    《中药大辞典》:芦茎药材名称芦茎拼音Lú Jīnɡ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夏、秋采取。化学成分含纤维素38.64~40.

  • 苣荬菜花

    药材名称苣荬菜花拼音Jù Mǎi Cài Huā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花,夏秋季花将开放时采摘,晒干。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治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用法用量内

  • 石桢楠根

    药材名称石桢楠根拼音Shí Zhēn Nán Gēn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樟科植物四川钓樟的根。原形态四川钓樟,又名:石桢楠、兰花树。乔木,高达17米。叶纸质,线状长椭圆形,长14

  • 吐铁

    《中药大辞典》:吐铁药材名称吐铁拼音Tǔ Tiě别名泥螺(《纲目》),麦螺、梅螺(《闽中海错疏》),土螺(《医林纂要》)。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泊螺科动物泥螺的肉。5~9月间,于海滩上捕取。原形

  • 鸡冠虫

    药材名称鸡冠虫拼音Jī Guān Chónɡ别名红娘[重庆]来源昆虫纲鞘翅目芫菁科隐纹豆芫菁Epicauta cryptogramaca,sp.nov,以全虫(去头、足、翅)入药。生境分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