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萁贯众

紫萁贯众

《中药大辞典》:紫萁贯众

药材名称紫萁贯众

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

英文名Rhizoma Osmundae

别名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

来源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茎叶柄基部。全年采收,削去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短块状。叶丛生,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头,小羽片披镇形,先端稍钝,基部圆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叉状分离;孢子叶的小羽片极狭,卷缩成线形,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成熟后枯死,有时在同一叶上生有营养羽片和孢子羽片。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溪边、山脚路旁。产于秦岭以南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17cm,直径3~6cm。根茎无鳞片,上侧密生叶柄残基,下侧着生多数棕黑色弯曲的细根。叶柄基部呈扁圆柱形,弯曲。长4~6cm,直径3~5mm,具托叶翅,但翅多已落;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横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维管束组织呈U形,且常与外层组织分离。味微涩。

化学成分含尖叶土极甾酮A(ponasteroneA)、脱皮甾酮(ecdysterone,custecdy--sone)及脱皮酮(ecdysone)。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防治感冒、鼻衄头晕、痢疾、崩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紫萁贯众

药材名称紫萁贯众

拼音Zǐ Qí Guàn Zhònɡ

别名藄、月尔、紫藄、藄蕨、茈萁、紫蕨、迷蕨、蕨基、大贯众、毛老鼠、毛狗子、贯众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根茎,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茎粗壮,横卧或斜升,无鳞片。叶二型,幼时密被绒毛;营养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30-50cm,宽25-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状,小羽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匀密的细钝锯齿。孢子叶强度收缩,小羽片条形,长1.5-2cm,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形成长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成熟后枯萎。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脚或溪边的酸性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1.性状鉴别 呈圆锥状、近纺锤形、类球形或不规则长球形,稍弯曲,先端钝,有时具分枝,下端较尖。长10-30cm,直径4-8cm。表面棕褐色,密被斜生的叶柄基部和黑色须根,无鳞片。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长径0.7cm,短径0.35cm,背面稍隆起,边缘钝圆,耳状翅易剥落,多已不存或呈撕裂状。质硬,折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多中空,可见一个“U”字形的中柱。气微弱而特异,味淡、微涩。

2.显微鉴别 叶柄基部横切面:最外为表皮,基本组织中有10余列厚壁细胞组成的环带;分体中柱“U”字形,木质部管胞连成半环形,周围为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红棕色分泌细胞散在,“U”字形凹入处有厚壁细胞数列;耳状翅的中央各有一条连续的厚壁细胞带。

根茎横切面:外侧为厚壁组织,分体中柱11个,呈环状排列;维管束周韧型,类圆形或长圆形。其余构造和叶柄基部相似。

3.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脱皮激素为对照品。分别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开剂,展距15cm。用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化学成分紫萁贯众根茎含东北贯众素(dryocrassin)及多种内酯成分:紫萁内酯[(4R,5S)-osmundalactone〕,5-羟基-2-己烯酸-4-内酯[(4R,5S)-5-hydroxy-2-hexen-4-olide],5-羟基己酸-4-内酯[(4R,5S)-5-hydroxyhexan-4-olide),3-羟基己酸-5-内酯[(3S,5S)-3-hydroxyhexan-5-olide],葡萄糖基紫萁内酯(osmundalin),二氢异葡萄糖基紫萁内酯(dihydroisoomundalin),2-去氧-2-吡喃核糖内酯(2-deoxy-2-ribopyranolactone)。还含类花楸酸甙(parasorboside),5-羟基-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己酸甲酯(methyl (3S,5S)-5-hydroxy-3-(β-D-glucopyranosyloxy ) hexanoate],麦芽酚-β-D-吡喃葡萄糖甙(maltol-β-D-glucopyranoside),5-羟甲基-2-糠醛(5-hydroxy methyl-2-furfural),甘油(glycerin),琥珀酸(succinic acid),尖叶土杉甾酮(ponasterone)A,蜕皮甾酮(ecdysterone),蜕皮素(ecdysone)和多糖。

药理作用1.驱虫作用:紫萁贯众的根茎及叶柄基部的煎剂稀释到16%浓度时,体外对猪蛔虫头段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松弛作用,50%-60%的煎剂对整体猪蛔虫作用2-6小时后,猪蛔虫的活动呈不同程度的抑制。紫萁提取物对驱除人体肠蠕虫有较好疗效。

2.抗病毒作用:1g/ml的紫萁贯众水提取液稀释320倍后能抵抗腺病毒3型(Ad3)对培养的HeLa单层细胞的攻击,有较强抗Ad3活性;能抵抗单纯疱疹病毒I型对肝癌细胞(Hep-2细胞)的攻击。

3.对血凝的影响:给家兔口服紫萁水提取液11.1g/kg,每日1次,共4次,能缩短家兔凝血酶原时间。100%紫萁煎剂能明显缩短免的凝血时间。紫萁提取物有显着抑制血凝的作用。

鉴别薄层色谱:取样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3h,回收氯仿至20ml;另以β-脱皮激素为对照品。分别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1)展开剂,展距15cm。用5%磷钼酸乙醇液喷雾,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1.紫萁贯众: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小块,干燥。

2.紫萁贯众炭:取紫萁贯众块(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棕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紫萁贯众参见“药材鉴别”项。紫萁贯众炭形如紫萁贯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脆易碎。 贮干燥容器内,紫萁贯众炭摊晾散热,防复燃。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杀虫。主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痈疮肿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带下;蛲虫;绦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复方尔雅》:“藄,月尔也。”郭璞注:“即紫藄也,似蕨可食。”盖萁为蕨类,以其色紫,故名紫萁、紫蕨。以蕨名萁者,犹厥之训其也。“月尔”为联绵词。《后汉书·马融传》:“茈萁、芸蒩。”萁藄、茈紫俱声偕字。由此紫藄亦可写作紫萁。蕨基乃藄蕨之倒呼,基为藄、萁之音转。其须根密生,以形状之,而有毛老鼠、毛狗子之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唢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唢呐花药材名称唢呐花拼音Suǒ Nà Huā别名炮胀花、炮胀筒、金鸡豇豆、两头毛、麻叶子、羊胡子草、羊奶子、燕山红、岩喇叭花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毛子草Incarville

  • 羊吊钟

    药材名称羊吊钟别名玉吊钟来源景天科羊吊钟Kalanchoe verticillata Ellio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烧烫伤,外伤出血:用鲜全草捣烂外敷。疮疖红肿

  • 羊角藤叶

    药材名称羊角藤叶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umtell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原形态羊角藤,攀援

  • 杉塔

    药材名称杉塔拼音Shān Tǎ别名杉果、杉树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

  • 厚朴花

    《中国药典》:厚朴花药材名称厚朴花拼音Hòu Pò Huā英文名FLOS MAGNOLIAE OFFICINALIS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 白桂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桂药材名称白桂拼音Bái Guì别名三股筋、滇新樟来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地红子

    药材名称地红子拼音Dì Hónɡ Zǐ别名矮红子来源蔷薇科小叶平枝灰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Schne

  • 鳆鱼

    《中药大辞典》:鳆鱼药材名称鳆鱼拼音Fù Yú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肉。春

  • 木半夏根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药材名称木半夏根拼音Mù Bàn Xià Gēn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 橘饼

    《中药大辞典》:橘饼药材名称橘饼拼音Jú Bǐ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性味①《食物宜忌》:"味甘,性温。"②《随息居饮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