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红山药

红山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山药

药材名称红山药

别名红孩儿、野红薯

来源薯蓣科红山药Dioscorea glabra Roxb.,以入药。

生境分部云南。

性味涩、微辛,平。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血,止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腰肌劳损,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2~1两,配伍其它药;外用适量,撒伤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山药

药材名称红山药

拼音Hónɡ Shān Yɑo

别名粘薯、红孩儿、野红薯、羊角山药、草巴山药、苦山药、盘薯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光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glabra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根茎,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光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根茎短粗,由此生出多个长圆柱状块茎,直生或斜生,断面白色,有时渐变淡黄色,外皮易脱落,干时呈纤维状。茎无毛,右旋,基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通常为卵形,或为长椭圆状卵形至卵状被针形或披针形,长5-17(-24),宽0.5-10(-13)cm,先端渐尖或尾尖,有时突尖,基部心形至圆形或截形,少数箭形或戟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9。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1-14cm,通常2-5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呈圆锥花序,长8-70cm,有时花序单生或2至数个簇生于叶胞;雄花的外轮花被片近圆形,长约lmm,内轮为倒卵形,较小而厚;雄蕊6,内弯;雌花序同雄花序,外花被片近圆形,内轮为卵形,质厚。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cm,宽2.5-4.5cm;种子着生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9-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1500m的山坡、路边、沟旁的常绿阔叶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痢;活血通经;止血。主痢疾;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鲫鱼脑

    《中药大辞典》:鲫鱼脑药材名称鲫鱼脑拼音Jì Yú Nǎo出处《纲目》来源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脑髓。功能主治《仁斋直指方》:"治耳聋,鲫鱼脑一合,以竹筒子盛蒸之,冷灌耳中。&

  • 奶椎

    药材名称奶椎拼音Nǎi Zhuī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

  • 南方露珠草

    药材名称南方露珠草拼音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South Circaea别名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出处始载于《中国高

  • 新疆芍药

    药材名称新疆芍药拼音Xīn Jiānɡ Sháo Yào英文名Xinjiang Peony Root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新疆芍药paeonia sinjiangensis K.Y.Pa

  •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药材名称矮脚苦蒿拼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

  • 旋鸡尾

    《中药大辞典》:旋鸡尾药材名称旋鸡尾拼音Xuán Jī Wěi别名线鸡尾、七星草(《草木便方》),剑刀草、剑刀蕨、连贴草、七星剑、毛连草(《广西中兽医药植》),七星凤尾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咬人狗

    药材名称咬人狗拼音Yǎo Rén Gǒu别名刺晕、咬人猫出处《纲目拾遗》据《台湾府志》载:“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

  • 玉米

    药材名称玉米拼音Yù Mǐ别名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麦、玉蜀秫(《农政全书》),玉蜀黍(《纲目》),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

  • 麒麟尾

    《中药大辞典》:麒麟尾药材名称麒麟尾拼音Qí Lín Wěi别名狮尾草(《岭南采药录》),蓬莱蕉、龟背竹(《广州植物志》),羽叶藤、过山标(《广西药植名录》),上树百足、上树蜈蚣(

  •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药材名称饿蚂蝗拼音è Mǎ Huánɡ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