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臭黄荆根

臭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臭黄荆根

药材名称臭黄荆根

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黄荆。9~10月采。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治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清火,治牙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治痢疾日久肿胀,痔疮,脱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

复方①治红白痢疾:臭黄荆根、红斑鸠窝各一两。煎水服。

②治虚肿:臭黄荆根四两,小茴香根一两。炖肉吃。

③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一斤。切成片,炖猪大肠头服。五天一剂,治愈为限。(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黄荆根

药材名称臭黄荆根

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Privet-like Premna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黄荆,灌木,植株高1-3m。多分枝,细弱,幼时有短柔毛,老时无毛。单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1-3cm,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有3-5钝齿,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疏生柔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呈圆锥花序状,被柔毛,长3.5-6cm,宽2-3cm;花萼杯状,长约2mm,5浅裂,裂片长约1mm,圆形或三角形;花冠黄色,长3-5mm,两面均被茸毛和黄色腺点,先端4裂,略呈二唇形,上唇1裂片宽,先端截平或微凹,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雄蕊4,2枚稍长;子房无毛,上部有黄色腺点。核果倒卵球形,长2.5-5mm,宽2.5-4mm。花、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痢疾;痔疮;脱肛;牙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复方①治红白痢疾:臭黄荆根、红斑鸠窝各一两。煎水服。②治虚肿:臭黄荆根四两,小茴香根一两。炖肉吃。③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一斤。切成片,炖猪大肠头服。五天一剂,治愈为限。(选方出《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清火,治牙痛。

2.《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治痢疾曰久肿胀,痔疮,脱肛,牙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嗉

    《中药大辞典》:鸡嗉药材名称鸡嗉拼音Jī Sù别名鸡喉咙(《卫生易简方》)。出处《纲目》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功能主治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纲目》:"治小便不禁,及

  • 竹林消

    药材名称竹林消拼音Zhú Lín Xiāo别名鸡爪参、野参须(《陕西草药》),女楂(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单茎算盘七的根。8~10月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云南美登木

    药材名称云南美登木拼音Yún Nán Měi Dēnɡ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云南美登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ytenus hookeri Loes.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晒干。原

  • 厚叶贯众

    药材名称厚叶贯众拼音Hòu Yè Guàn Zhònɡ英文名Thick-leaf Holly Fern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贯众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

  • 金盏草

    《中药大辞典》:金盏草药材名称金盏草拼音Jīn Zhǎn Cǎo别名金盏花、醒酒花(《宛陵集》诗注),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长春菊(《学圃杂巯》),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

  • 空桶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空桶参药材名称空桶参拼音Kōnɡ Tǒnɡ Shēn别名空洞参、空空参、啦吧花来源菊科绢毛苣属植物糖芥绢毛菊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S

  • 萝芙木茎叶

    《中药大辞典》:萝芙木茎叶药材名称萝芙木茎叶拼音Luó Fú Mù Jī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萝芙木的茎叶,夏、秋采收。性状干燥茎直径

  • 棠梨枝叶

    《中药大辞典》:棠梨枝叶药材名称棠梨枝叶拼音Tánɡ Lí Zhī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枝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棠梨"条。性味①《救

  • 豆腐

    《中药大辞典》:豆腐药材名称豆腐拼音Dòu Fu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制法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

  • 羊须

    《中药大辞典》:羊须药材名称羊须拼音Yánɡ Xū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的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治小儿口疮,蠼螋尿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