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蓝树

蓝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树

药材名称蓝树

别名米木、大蓝靛木蓝、木靛、板蓝根[广西、博白、南宁]、大青叶[广西、邕宁]

来源夹竹桃蓝树Wrightia laevis Hook. f. [W. hainanensis Merr.],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功能主治止血;外用治刀伤,跌打。

用法用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叶制蓝色染料。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蓝树

药材名称蓝树

拼音Lán Shù

别名蓝靛、木靛、大青叶、木蓝、米木、板蓝根、山蓝树、滞良、蓝木、岭刀把、七星树、大蓝木、野蓝靛树、羊角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蓝树的根、叶和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rightia laevisHook.f.[Whai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根与皮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乔木,高8-20m。除花外均无毛,全株具乳汁,树皮深灰色,具皮孔。叶对生;叶柄长5-7mm;叶片薄纸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2m,宽2.5-5cm,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每边5-9(稀11)条,于后呈缝纫机轧孔状皱纹。聚伞花序顶生;苞片小,花萼短而厚,裂片5.比花冠简短,内面基部有卵形腺体;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漏斗状,裂片5,椭圆状长圆形,向左覆盖;副花冠分裂为25-35鳞片,呈流苏状,基部合生;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先端,花药被微柔毛;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往丝状,向上逐渐增大,柱头头状。膏英2个离生,圆柱状,长25-35cm,外果皮具斑点。种子线状披针形,长1.5-2cm,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2-4cm。花期4-8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村中、路旁和山地疏林中或山谷向阳处,湿润肥沃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矩圆状椭圆形,长7-12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羽状网脉,侧脉呈缝纫机轧孔状皱纹。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微苦;微涩;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痒腮;毒蛇咬伤;刀伤出血;湿疹;疮疡溃烂

用法用量内服:泡酒,适量饮。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腽肭脐

    药材名称腽肭脐拼音Wà Nà Qí别名海狗肾、腽肭兽、海熊来源食肉目海狗科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L.(C. curilensis Jordan et

  • 竹叶蕉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叶蕉药材名称竹叶蕉拼音Zhú Yè Jiāo别名戈燕[傣名]来源竹芋科竹叶蕉Donax canaeformis (Forst.)K. Schum.,以块根或茎

  • 黄皮果

    《中药大辞典》:黄皮果药材名称黄皮果拼音Huánɡ Pí Guǒ别名黄皮子(《桂海虞衡志》),黄檀子(《八闽通志》),黄弹子(《广东通志》),金弹子(《本草求原》)。出处《纲目》来

  • 黄茄花根

    药材名称黄茄花根拼音Huánɡ Qié Huā Gē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格纹叶木槿的根。秋、冬采收。性味淡,平。功能主治补脾,化痞,通经,消食。治胸腹胀满,消化

  • 药材名称菰拼音Gū别名茭白、茭儿菜、茭笋、菰实、菰米来源禾本科菰属植物菰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Hand.-Mazz.,以茭白、根及果实(菰实、菰米)入药。夏秋采,分别

  • 一年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年蓬药材名称一年蓬拼音Yì Nián Pénɡ别名野蒿、治疟草来源为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L.)Pers.,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原形态二年生本

  • 水黄

    药材名称水黄拼音Shuǐ Huánɡ别名葛叶大黄、大黄来源药材基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药理作用本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作用,其IC

  • 山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药材名称山芝麻拼音Shān Zhī Mɑ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瑞连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连草药材名称瑞连草别名钻形紫菀、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来源菊科瑞连草Aster subulatus Michx.,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江西、湖南、云南、贵州。性味苦、酸,凉

  • 黄锁梅根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根药材名称黄锁梅根拼音Huánɡ Suǒ Méi Gēn别名锁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