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薇籽

薇籽

《中药大辞典》:薇籽

药材名称薇籽

拼音Wēi Zǐ

别名抱冬电(傣名)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大戟科植物散薇籽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直立灌木,高1~2米。叶互生,长卵形,长6~15厘米,宽3~8厘米,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厘米,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灌木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解毒驱虫,接骨,散瘀消肿。治跌打损伤,骨折,蛔虫症,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薇籽

药材名称薇籽

拼音Wēi Zǐ

英文名root of montane baliospermum

别名抱冬电、散微籽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散微籽的根、皮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微籽直立灌木,高1-2m。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长卵形,长6-15cm,宽3-8cm,有时分裂,通常全缘,有稀钝齿,叶脉明显三出;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cm,花小,浅黄绿色。果大如豌豆三棱形,由3粒种子合生。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驱虫;活血消肿。主黄疸;蛔虫症;外伤肿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复方治骨折:薇籽、车前草、抱龙、藤仲玉叶金花,酒适量,共捣烂,用紫米稀饭调成糊状包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铜脚威灵仙

    药材名称铜脚威灵仙拼音Tónɡ Jiǎo Wēi Línɡ Xiān别名黄药子、铜灵仙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锥铁线莲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terniflora DC.[C.

  • 丝毛毛毡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丝毛毛毡草药材名称丝毛毛毡草别名毛毡草来源菊科丝毛毛毡草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 红毒茴

    药材名称红毒茴拼音Hónɡ Dú Huí别名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来源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 毛木耳

    药材名称毛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的雨后,产生在山林及庭园中的各种阔叶树的腐木

  • 苦木叶

    药材名称苦木叶拼音Kǔ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 臭冷杉

    药材名称臭冷杉拼音Chòu Lěnɡ Shān别名臭松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叶、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

  • 巴豆叶

    《中药大辞典》:巴豆叶药材名称巴豆叶拼音Bā Dòu Yè别名双眼龙叶(《岭南采药录》),大叶双眼龙叶(《岭南草药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叶片,植物形态详&

  • 川白苞芹

    药材名称川白苞芹拼音Chuān Bái Bāo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苞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var. sutchuensi

  • 人面子根皮

    《中药大辞典》:人面子根皮药材名称人面子根皮拼音Rén Miàn Zi Gēn Pí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漆树科植物人面子的根皮。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切碎

  • 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参药材名称沙参拼音Shā Shēn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来源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