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血人参

血人参

药材名称血人参

拼音Xuè Rén Shēn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全年可采。采挖后,去掉粗皮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绿叶胡枝子,又名:木本胡枝子、白氏胡枝子、山附子三叶青、三头草、金腰带、三叶枝、山乌豆、知天文、蜞药、豆荚、女金丹、土附子、粘衣草。

落叶灌木,高1~2米。3出复叶,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1.8~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黄绿色,上面光滑,有白毛,下面有浅棕色毛,尤以中脉附近为多。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2,在花萼之下;萼片披针形,5裂,具密毛;花冠蝶形,长8毫米,黄色,翼瓣和旗瓣的基部常为紫色,旗瓣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两体;子房上位,花柱内弯,柱头小,顶生。荚果长倒卵形,有网状脉,下部及柄具绒毛。花期7~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茎皮(木本胡枝子皮)、叶(木本胡枝子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丛林或路旁杂草中。分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贵州、湖北、四川、山西、甘肃等地。产于贵州、福建等地。

性状根头部形大而不规则,表面粗糙;下部较细长,表面有细微的纵皱纹;全体均有皮孔,外皮呈灰棕色,去皮后内显灰紫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稍有香气。

性味辛微苦,温。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

②《贵阳民间药草》:"涩微苦,平,无毒(煮熟后味香甜)。"

归经《闽东本草》:"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解表,化痰,利湿,活血。治伤风发热、头痛、咳嗽,淋浊,妇女血瘀腹痛,血崩,痈疽,丹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气,除湿,解毒。"

②《闽东本萆》:"达表宣热,化痰止嗽。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小儿惊风,蛔虫腹痛,妇人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小儿痰哮:血人参干根一两。水煎一杯,冲蜂蜜服。(《闽东本草》)

②治肺痈:鲜血人参、苦锦各二两。焙焦,研末,拌猪肝服。(《闽东本草》)

③治红淋白浊:血人参二两,牛耳大黄五钱,牛膝五钱。煎水后,以鲫鱼四两,割开不洗,用姜二钱,葱一钱,醋四、五钱。煎汤服。(《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全身发黄,四肢无力:血人参三两,豆腐半斤,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角翅卫矛果

    药材名称角翅卫矛果拼音Jiǎo Chì Wèi Máo Guǒ别名蜘蛛果果实。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角翅卫矛Euonymus cornutus Hemsl.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

  • 桂花露

    《中药大辞典》:桂花露药材名称桂花露拼音Guì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功能主治疏肝

  • 栗壳牛肝菌

    药材名称栗壳牛肝菌别名点柄粘盖牛肝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栗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 Kuntze.,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松林内地上,

  • 豪猪千

    药材名称豪猪千拼音Háo Zhū Qiān别名林堕子、豪猪毛来源啮齿目豪猪科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Swinhoe,以长毛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功能主治拔竹签和枪弹片。用法

  • 小棕皮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皮头药材名称小棕皮头拼音Xiǎo Zōnɡ Pí Tóu别名小棕包、高原鸢尾来源鸢尾科小棕皮头Iris collettii Hook. f.,以根及根上叶基

  • 石上铁角蕨

    药材名称石上铁角蕨拼音Shí Shànɡ Tiě Jiǎo Jué别名粤铁角蕨、鸡心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石生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saxicola Ros.[

  • 一点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点血药材名称一点血拼音Yì Diǎn Xuè来源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以根茎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原形态多年生肉质草本

  • 牡鼠粪

    药材名称牡鼠粪拼音Mǔ Shǔ Fè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性味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灵猫肉

    《中药大辞典》:灵猫肉药材名称灵猫肉拼音Línɡ Māo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的肉。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