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都咸子

都咸子

《中药大辞典》:都咸子

药材名称都咸子

拼音Dōu Xián Zǐ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鸡腰果果实

原形态鸡腰果,又名:都咸树(《南方草木状》),槚如树、心果树。

常绿乔木,有乳状汁。叶互生,革质,长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10~20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全缘,具柄;侧脉约10对、花小,杂性,为顶生分枝的圆锥花序;花黄色,有淡红色条纹:萼深5裂,裂片直立,覆瓦状排列;花瓣5,线状披针形,覆瓦状排列;花盘充满花萼的基部;雄蕊8~9,花丝结合,且与花盘结合;子房1室,无柄,倒卵状或倒心脏形,胚珠1;花柱单一,丝状,柱头小。坚果肾形,侧向压扁,表面暗灰色或淡褐色。果皮硬,内含油质。

生境分部广东有栽培。

化学成分种子的一般组成:水分7.55%,灰分2.60%,蛋白质25.41%,脂肪43.39%,碳水化物21.05%。糖类含果糖和葡萄糖。

核果的壳,含水溶性多糖类约8.5%。水解后生一种双糖,结构是3-ο-β-D-吡喃半乳糖基-D-半乳糖,同时又生一种三糖,两种四糖(它们都是中性糖)。这种核壳多糖大都是由戊糖所成;在它们的水解产物中还找出D-半乳糖醛酸,L-鼠李糖,L-阿糖、D-半乳糖。

种皮含鞣质、甾醇和少量槚如酸。此酸是几种含酚基的苯甲酸衍生物的混合物。种子外皮的一般组成是水分10.46%,灰分1.57%,蛋白质9.20%,单糖5.82%,别种糖2.64%,多糖0.78%,没食子鞣质3.78%,焦性儿茶酚鞣质20.52%;又含槚如酸0.42%。

种子油(常名为"果壳液体")中含多员的槚如酸;脂肪酸以油酸为主(总脂肪酸钓67.4%),次之为亚油酸(19.8%),也有棕榈酸、硬脂酸、棕榈袖酸。"果壳液体"的大概组成是槚如酸71.7,槚如二酚18.7%,槚如酚4.7%,其中还含比槚如二酚多一甲基的二酚(甲基位于两个羟基中间),此种"果壳液体"因含多量槚如酸等,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制作油漆和塑料,又可制成阳离子交换树脂 。又槚如酸加热,容易失去二氧化碳而生槚如二酚和槚如酚:此两种酚,如同槚如酸那样,实际上是相似的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药理作用核仁可食,果核之皮则有刺激性。树皮的水提取物(在0~5℃黑暗的环境中浸提,加热后无效)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树皮的酊剂或提取物给正常人口服,有降血糖作用,于口服后15~20分钟开始;60~90分钟最显着,可持续3小时。树皮(内皮)煎剂对动物也能降血糖。降血糖成分对离体大鼠睾丸脂肪组织的产生CO2,有促进作用。

外皮的水及酒精提取液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可降低血压,但前者引起呼吸抑制,后者引起呼吸兴奋。对离体蟾蜍心脏均有抑制作用,对腹直肌,前者没有作用,后者则兴奋。对离体豚鼠回肠,两者均有较弱之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二者均抑制其张力,对其运动则无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前者兴奋,后者抑制。两者对小鱼毒性很强,水提取液(1:3)对小鼠几无毒性(每只腹腔注射0.8毫升并不引起死亡),酒精提取液对小鼠则有一定毒性。

性味《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咳逆,心烦,口渴。

①《本草拾遗》:"主渴,润肺,去烦,除痰。火干作饮服之。"

②《海药本草》:"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宜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都咸子

药材名称都咸子

拼音Dōu Xián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Cashew, Fruit of Brazilian Cashew

别名都咸树、槚如树、心果树。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南方草木状》:都咸树野生如手指大,长三寸,其色正黑,三月生花,花仍连着实,七、八月熟。里民啖子及柯皮,干饮芳香。出日南。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鸡腰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时采收,除去假果,留取核果,晒干,炒熟备用。

原形态腰果 灌木或小乔木,高4-10m。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近无毛;有乳状汁。单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倒卵形,长8-14cm,宽6-8.5cm,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侧脉约12对,侧脉和网脉两面突起。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排成伞房状,长10-20cm,多花密集,密被诱色微柔毛;花黄色,杂性,无花梗或具短梗;花萼深5裂,裂片直立,覆瓦状排列;花瓣线状披针形,长7-9mm,开花时外卷;雄蕊7-10,通常仅发育1,长8-9mm,在两性花中长5-6mm,不育雄蕊较短(长3-4mm),花丝基部多少合生,花药小,卵圆形;子房倒卵圆形,长约2mm,无毛,花柱钻形,长4-5mm。核果肾形,两侧压扁,长2-2.5cm,宽约1.5cm,果基部为肉质梨形或陀螺形的假果所托,假果长3-7cm,最宽处长4-5cm,成熟时紫红色。种子肾形,长1.5-2cm,宽约1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干热地带。

资源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引种。

性状性状鉴别 核果长约3.5cm,厚与宽为2cm;外表呈暗棕色,有光泽,具斑点,果皮厚约4mm,含有巨大椭圆形的香胶道。种子肾形,具有类红棕色的厚种皮,种仁肾形,黄白色,富油性,有香气。

化学成分果壳中含腰果酸(anacardic acid),腰果酚(cardanol),腰果二酚(cardol),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腰果甙(occidentoside),杞柳甙(salipurp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核仁可食,果核之皮则有刺激性。树皮的水提取物(在0-5℃黑暗的环境中浸提,加热后无效)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树皮的酊剂或提取物给正常人口服,有降血糖作用,于口服后15-20分钟开始;60-90分钟最显着,可持续3小时。树皮(内皮)煎剂对动物也能降血糖。降血糖成分对离体大鼠睾丸脂肪组织的产生CO2,有促进作用。外皮的水及酒精提取液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均可降低血压,但前者引起呼吸抑制,后者引起呼吸兴奋。对离体蟾蜍心脏均有抑制作用,对腹直肌,前者没有作用,后者则兴奋。对离体豚鼠回肠,两者均有较弱之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二者均抑制其张力,对其运动则无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前者兴奋,后者抑制。两者对小鱼(Lebistes reticula-tus)毒性很强,水提取液(1∶3)对小鼠几无毒性(每只腹腔注射0.8ml并不引起死亡),酒精提取液对小鼠则有一定毒性。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止渴;除烦。主咳逆;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渴,润肺,去烦,除痰。火干作饮服之。

2.《海药本草》: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宜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兔耳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兔耳风药材名称青兔耳风拼音Qīnɡ Tù ěr Fēnɡ别名走马胎、青毛走马胎、肺心草、罗汉草、血筋草来源菊科兔耳风属植物红脉兔耳风Ainsliaea rubinerv

  • 转心莲

    药材名称转心莲拼音Zhuǎn Xīn Lián别名西番莲、转子莲、转枝莲、时计草来源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 L.,以根、藤和果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采

  • 帘子藤

    药材名称帘子藤拼音Lián Zi Ténɡ别名花拐藤、腰骨藤、长角胶藤来源夹竹桃科帘子藤Pottsia laxiflora (Blume) O. Ktunze,以根、茎、乳汁入药。

  • 莴苣子

    《中药大辞典》:莴苣子药材名称莴苣子拼音Wō Jù Zǐ别名苣蕂子(《河北药材》),白苣子(《山西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

  • 跌破勒

    药材名称跌破勒拼音Diē Pò Lè英文名Seed of Longleaf Xylosma别名小角刺、铁梨木、凿子树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长叶柞木的叶、刺及种子

  • 蟾皮

    《中药大辞典》:蟾皮药材名称蟾皮拼音Chán Pí别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化学成分皮的特殊

  •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别名青地蚕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扁豆叶

    《中药大辞典》:扁豆叶药材名称扁豆叶拼音Biǎn Dòu Yè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叶。化学成分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胡萝卜素含量丰富,可在10毫克%以上。性味《生草药性

  • 白茅针

    《中药大辞典》:白茅针药材名称白茅针拼音Bái Máo Zhēn别名茅苗(《本经》),茅笋、茅针(《本草拾遗》),茅锥(刘禹锡《传信方》),茅蜜(《医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

  • 过岗龙

    药材名称过岗龙别名过江龙、扁龙、过岗扁龙、榼子藤、脊龙、扭龙、左右扭、扭骨风、眼镜豆、猪腰子、牛肠麻、牛眼睛来源为豆科榼藤子属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