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

《中药大辞典》:酪

药材名称

拼音Lào

别名湩(《纲目》)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牛、马、羊、骆驼等之乳汁炼制而成的食品

制法饮膳正要》:"造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性味甘酸,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酸,微寒,无毒。"

②《纲目》:"水牛、马、驼之酪冷;螓牛、羊乳酪温。"

③《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补肺,润肠,养阴,止渴。治虚热,烦渴,肠燥便艰,肌肤枯涩,斑疹瘙痒。

①《千金·食治》:"补肺脏,利大肠。"

②《唐本草》:"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肥疮。"

③《食疗本草》:"除胃中热。"

④《日华子本草》:"牛酪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

⑤戴原礼:"血燥所宜。"

⑥《纲目》:"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

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冲。外用:涂摩。

注意①《养生要集》:"腹中小有不佳,不当啖酪,令不消。"

②《孙真人食忌》:"患痢人不可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复方①治瘾疹:酪和盐热煮,摩之。(《千金翼方》)

②治蚰蜒入耳:牛酪灌耳中,须臾虫出。(《广利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酪

药材名称

拼音Lào

英文名Milk food

别名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唐本草》驴乳尤冷,不堪作酪。

2.《本草拾遗》干酪强于湿酪,牛者为上。

3.《纲目》:酪、潼,北人多造之。水中、犊牛、羊、马、驼之乳,皆可作之。入药以牛酪为胜,盖牛乳亦多尔。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乳羊乳马乳、骆乳炼制而成的乳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ese

原形态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炮制《钦膳正要》:造法用乳半构,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构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益肺养胃;止渴润燥。主胸中烦热口渴;肠燥便秘;肌肤枯涩;瘾疹热疮

用法用量内服:化冲,适量。外用:适量,涂摩。

注意脾虚湿盛、胃寒泻痢者禁服。

复方①治瘾疹: 酪和盐热煮,摩之。 (《千金翼方》)②治蚰蜒入耳: 牛酪灌耳中,须央虫出。(《广利方》)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补肺脏,利大肠。

2.《唐本草》: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肥疮。

3.《食疗本草》:除胃中热。

4.《日华子本草》:中酪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

5.血燥所宜。

6.《纲目》: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鸢嘴

    《中药大辞典》:鸢嘴药材名称鸢嘴拼音Yuān Zu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嘴。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磨水服,治小儿惊风。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粗榧根

    药材名称粗榧根拼音Cū Fě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粗榧的根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sinensis (Rehd.et Wils.)Li[C.drupace

  • 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薯莨药材名称薯莨拼音Shǔ Lànɡ别名山猪薯、山羊头、朱砂莲[湖南]、茹榔、金花果、红孩儿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以块

  • 扒地蜈蚣

    药材名称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

  • 矮脚苦蒿

    《中药大辞典》:矮脚苦蒿药材名称矮脚苦蒿拼音ǎi Jiǎo Kǔ Hāo别名鱼胆草、苦艾、劲直假蓬(《云南中草药选》),金龙胆草(《四川中草药通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

  • 灯台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灯台树药材名称灯台树别名鸭脚树、肥猪叶、大树理肺散、买担别[傣语]来源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own,以叶或嫩枝入药

  • 伽喃香

    药材名称伽喃香拼音Gā Nán Xiānɡ别名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笔记》),奇楠(《纲目拾遗》)。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

  • 豆蔻壳

    药材名称豆蔻壳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干燥成熟果实的果壳

  • 柳叶菜花

    药材名称柳叶菜花拼音Liǔ Yè Cài Huā英文名Epilobium hirsutum L.别名地母怀胎草花、水丁香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的化。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 羚羊肉

    《中药大辞典》:羚羊肉药材名称羚羊肉拼音Línɡ Yá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