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野木瓜果

野木瓜果

药材名称野木瓜果

拼音Yě Mù Guā Guǒ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untonia chinensis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木瓜常绿木质藤本,长达9m。茎圆柱形,灰褐色,全株无毛。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0cm;小叶5-7片,革质;小叶柄 长1.5-3cm;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32cm,宽2.5-4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亮绿色,下面黄绿色或淡经常色,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每边9-11条,与网脉均于下面明显凸起。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型,具异臭,常3朵排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总花梗纤细,基部托以大的芽鳞片,花梗纤细,长2-3cm;雄花有萼片6,淡黄色或乳白色,外轮3,披针形,长1.8cm,宽5mm,先端渐尖,内轮3片线状披针形,长1.6cm,2mm,绿色带紫,花瓣缺,雄6,药隔角状突起2mm,约片药室等长,花丝全部生成圆柱状的管,退化心皮小;雌花的萼片与雄花相似,但较大,长达2.2cm,心皮3,棒状,胚珠多数,退化雄蕊6,微小,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长2-3cm,具蜜腺6。浆果长圆形,未熟时表色,熟时橙黄色,长约7cm。直径约3cm。种子多数,黑色,排成数列藏于果肉中。共期3-4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润通风的杂木林中、山路边及溪谷两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微、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性味酸;甘;平

功能主治敛肠益胃。主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瓜根

    《中药大辞典》:苦瓜根药材名称苦瓜根拼音Kǔ Guā Gēn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性味苦,寒。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②《闽

  • 羊角扭

    药材名称羊角扭拼音Yánɡ Jiǎo Niǔ别名羊角拗、羊角藕、黄葛扭、羊角树、牛角藤[广东、广西]、羊角藤、鲤鱼橄榄[福建]来源为夹竹桃科羊角拗属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

  • 苦楝花

    药材名称苦楝花拼音Kǔ Liàn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

  • 水田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田七药材名称水田七拼音Shuǐ Tián Qī别名水狗仔、水虾公、屈头鸡、黑冬叶、冬叶七、米荷瓦、马老头、水鸡仔、水萝卜、水槟榔来源蒟蒻薯科(蛛丝草科、箭根薯科)裂果薯

  • 铺山燕

    药材名称铺山燕拼音Pū Shān 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 蒲葵根

    药材名称蒲葵根拼音Pú Kuí Gēn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

  • 迎春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迎春花药材名称迎春花拼音Yínɡ Chūn Huā别名小黄花、金腰带、清明花、金梅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叶及

  • 野丁香根

    《中药大辞典》:野丁香根药材名称野丁香根拼音Yě Dīnɡ Xiānɡ Gēn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丁香"条。性味涩微苦,凉。

  • 胡枝子根

    《中药大辞典》:胡枝子根药材名称胡枝子根拼音Hú Zhī Zǐ Gēn别名野山豆根(《江西民间草药》)。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根或根皮。4~10月采收。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

  • 菘菜

    《中药大辞典》:菘菜药材名称菘菜拼音Sōnɡ Cài别名白菜(《饮膳正要》),夏菘(《农政全书》),小白菜、江门白菜(《广州植物志》),油白菜(《苏南种子植物》)。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