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芋实

野芋实

《中药大辞典》:野芋实

药材名称野芋实

拼音Yě Yù Shí

别名芋头花仁(《生草药手册》)。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海芋果实。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海芋"条。

性味《生草药手册》:"有小毒。"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证,每服六、七粒。"

复方治小肠疝气:痕芋头花仁五钱,焦猪小肚,饮汤,食猪小肚,其药不用食。(《生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芋实

药材名称野芋实

拼音Yě Yù Shí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Alocasia

别名芋头花仁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二、三月,野芋有花,花后结实如米,取其实晒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海芋,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m。茎粗壮,粗达30cm。叶互生;叶柄粗壮,长60-90cm,下部粗大,抱茎;叶片阔卵形,长30-90cm,宽20-60cm,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侧脉9-12对,粗而明显,绿色。花雌雄同株;花序柄粗状,长15-20cm;佛焰苞的管长3-4cm,粉绿色,苞片舟状,长10-14cm,宽4-5cm,绿黄色,先端锐尖;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雌花序长2-2.5cm,位于下部;中性花序长2.5-3.5cm,位于雌花序之早;雄花序长3cm,位于中性花序之上;附属器长约3cm,有网状槽纹;子房3-4室。浆果红色。种子1-2颗。花期春季至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野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主小肠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证,每服六、七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苘麻子

    《中国药典》:苘麻子药材名称苘麻子拼音Qǐnɡ Má Zi英文名SEMEN ABUTILI别名青麻子、野棉花子、白麻子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

  • 肾子藤

    药材名称肾子藤拼音Shèn Zǐ Ténɡ英文名valida Limaciopsis别名粉绿藤、疟疾草(云南)。出处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肾子藤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

  • 大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药材名称大黄花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来源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利

  • 黄花仔

    药材名称黄花仔拼音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原形态①粘毛黄花稔多

  • 楤木根

    药材名称楤木根拼音Sǒnɡ Mù Gēn别名楤根(《本草拾遗》),刺老包根(《草木便方》),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箭当树根(《江西草药》)。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

  • 茴香

    药材名称茴香拼音Huí Xiānɡ别名蘹香(《药性论》),小茴香(《千金方》),土茴香(《本草图经》),野茴香(《履巉岩本草》),大茴香(《朱氏集验医方》),谷茴香、谷香(《现代实用中药》)

  • 野甘草

    《中药大辞典》:野甘草药材名称野甘草拼音Yě Gān 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

  • 西藏野樱桃

    药材名称西藏野樱桃来源蔷薇科西藏野樱桃Prunus serrula Franch. var. tibetica (Batal.) Koehne,以种子、根、叶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

  • 无患子皮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皮药材名称无患子皮拼音Wú Huàn Zǐ Pí别名槵子肉皮(《濒湖集简方》),无患子荚(《本草汇言》)。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

  • 松寄生

    药材名称松寄生拼音Sōnɡ Jì Shēnɡ别名松上寄生出处松寄生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所载之松上寄生,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今有人考《植物名实图考》之柏寄生为本品,但详观附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