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金铁锁

金铁锁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铁锁

药材名称金铁锁

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叶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

来源石竹科金铁锁属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以入药。秋冬挖根,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3~5分,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本品有毒,内服慎用。中毒症状为咽喉不适,呼吸不畅。解救方法以甘草、红糖煎水服,或内服猪油。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金铁锁

药材名称金铁锁

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昆明沙参(《植物名实图考》),独丁子(《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土人参、夷方草、金丝矮坨坨(《滇南本草》整理本),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参(《云南中草药》)。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收,将根挖起,去净苗叶,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平卧蔓生草本。根圆锥形。茎柔弱,圆柱形,中空,长达32厘米。单叶对生;卵形,先端尖,基部近圆形;上部叶较大,长15~22毫米,宽7~13.5毫米;下部叶较小,成苞片状,长约2毫米,阔1毫米;近于无柄。2出聚伞花序,每一部分花序下有2苞片;花小,近于无柄,萼筒狭漏斗形。具15棱及5齿;花冠管状钟形,花瓣5片,紫黄色,狭匙形;雄蕊5,与萼片对生,花丝线形,药近圆形,背着;子房倒披针形,由二心皮合成,花柱线形,2枚,柱头不明显。果实长棒形,棱显,具宿萼。种子1枚,倒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实稍后成熟。

生境分部生于松林、山野荒地、山坡。分布云南、四川金沙江流域。产于云南。

性状干燥根长圆锥形,长约8~15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栓皮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已除去栓皮者,呈黄白色,可见横孔纹。易折断,断面粉质状,维管束明显排列成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气无,味辛辣,尝之刺激喉舌。以支大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氨基酸、有机酸、皂甙、三萜。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辣,有小毒。"

⑧《云南中草药》:"苦辛麻,大温,有毒。"

功能主治除风湿,定痛,止血,祛瘀。治风湿痹痛,胃痛,创伤出血,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祛瘀。除风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分;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注意《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治蛔虫:先服半个油煎鸡蛋,隔半小时,再服金铁锁粉末二分及剩余的半个油煎鸡蛋。(《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铁锁

药材名称金铁锁

拼音Jīn Tiě Suǒ

别名昆明沙参、独丁子、金丝矮陀陀、独定子、蜈蚣七、对叶七、白马分鬃、麻参、夜翻草、独根、白暗消、小麻药、独脚暗消、小马桑、巴地蜈蚣、独鹿角姜、百步穿杨、安石甲、爬地蜈蚣、异翻叶、铃地草根、象牙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金铁锁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 Wu etC.Y.Wu

采收和储藏:秋后或春初发芽前采挖根部,去净苗叶、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匍匐草本,长30-50cm。根粗壮,多单生,长圆锥形,肉质,外皮棕黄色。茎柔弱,绿色或带紫绿色,有毛。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长1.5-2.5cm,宽0.5-1.2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疏生细柔毛,下面仅沿中脉有柔毛。三歧聚伞花序顶生,有头状腺毛;着筒窄漏斗形,有15条棱线及头状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形,光瑞截形至近圆形,紫堇色;雄蕊5,与萼片对生,伸出花外;子房上位,花柱2,丝形。蒴果长棒状,有种子1颗。种子长倒卵形,褐色,扁平。花期8-9月,果期9-10月。(图1)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向阳岩石坡地或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锥形,挺直或略扭曲,长8-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横皮孔纹,除去栓皮后内面黄白色,易折断,断面粉性,具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辛辣,有刺喉感。

以粗壮、质坚、断面粉质,有黄色菊花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导管多为网纹,亦可见螺纹或孔纹,直径15-40μm,其内有时见黄棕色块状物。②淀粉粒扁卵形,单粒或复粒;单粒的直径6-12μm。③有油滴而无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于烧瓶中,加入20ml水,煮沸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4ml于试管中,再加0.5ml冰醋酸,振摇呈黄色冻状物,在紫外光下显乳蓝色荧光。

化学成分根含三萜皂甙元:刺叶丝石竹酸(gypsogenicacid),棉根皂甙元(gypsogenin),表棉根皂甙元(epigypsogenin),16-表皂皮酸(16-epiquillaic acid),16-表皂皮酸甲酯(methyl-16-epiquillate),35-羟基-28-去甲齐墩果-12,17-二烯-23-醛(3β-hydroxy-28-nor-olea-12,17-dien-23-al)[1],3β-羟某-27-去甲齐墩果-12,14-二烯-28-酸(3β-hydroxy-27-norlean-12,14-dien-28-oicacid)[2];三萜皂甙: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α,16α-dihydroxy-12-oleanen-23,28-dioic acid-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础(1→3)〕-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止血;消痈排脓。主跌打损伤;风湿痛;胃痛;痈疽疮疖;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寒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痈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酒送下。

2.《云南中草药》:止血止痛,活血祛瘀,除风湿。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风湿疼痛,胃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佛手露

    《中药大辞典》:佛手露药材名称佛手露拼音Fó Shǒu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

  • 枸橘

    《全国中草药汇编》:枸橘药材名称枸橘拼音Gōu Jú别名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枳、臭杞来源芸香科枳属植物枳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的果实;其叶也供药用。7~

  • 杉塔

    药材名称杉塔拼音Shān Tǎ别名杉果、杉树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杉木的球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

  • 马蔺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蔺药材名称马蔺拼音Mǎ Lìn别名马莲、蠡实、马蔺花来源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 洋蓍草

    《中药大辞典》:洋蓍草药材名称洋蓍草拼音Yánɡ Shī Cǎo别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6~8月采收。

  • 西南鹅掌柴

    药材名称西南鹅掌柴别名龙爪树、七叶加、鸭脚木、七叶莲来源五加科西南鹅掌柴Schefflera Khasiana (C. B. Clarke) Vig.,以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甘、苦,温。

  • 藏山药

    药材名称藏山药拼音Cánɡ Shān Yɑo别名山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三角叶薯蓣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deltoidea Wall.ex Griseb.采收和储藏:8

  • 紫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绿草药材名称紫绿草拼音Zǐ Lǜ Cǎo别名阿伯秀[苗语]来源荨麻科粗齿冷水花Pilea fasciata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性味

  • 蒙自草胡椒

    药材名称蒙自草胡椒拼音Ménɡ Zì Cǎo Hú Jiāo别名散血丹、狗骨头、海尼豆瓣绿。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蒙自草胡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heyneana Miq

  • 唇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唇香草药材名称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来源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新疆。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冠心病。用法用量全株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