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铺地黍根

铺地黍根

《中药大辞典》:铺地黍根

药材名称铺地黍根

拼音Pū Dì Shǔ Gēn

出处《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根茎。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利湿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2两。

复方①治高血压病: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冰糖适量。水炖服,每日一剂。可连服数周。

②治鼻窦炎: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冰糖少许。水炖服。

③治鼻出血: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铺地黍根

药材名称铺地黍根

拼音Pū Dì Shǔ Gēn

英文名Root of Torpedograss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icum repen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泥土,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铺地黍,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发达。秆直立,坚挺,高50-100cm,多节。叶鞘光滑,边缘被纤毛;叶舌很小,长约0.5mm,具纤毛;叶片质硬,线形长5-25cm,宽3-6mm,干时上部常卷折呈现锥状,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圆锥花序开展,长5-20cm,主轴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露;小穗长圆形,先端尖,无毛,长约3mm;第1颖长约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圆钝,脉不明显,第2颖与小颖等长,具7-9脉,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与第2颖等长同形但较宽,内稃膜质,几等长于外稃;雄蕊3,花药黑褐色;第2小花结实,谷粒长圆形,长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溪边以及潮湿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利湿解毒;活血祛瘀。主高血压病;鼻衄;湿热带下;淋浊;鼻窦炎;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高血压病: 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冰糖适量。水炖服,每日一剂。可连服数周。②治鼻窦炎: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冰糖少许。水炖服。③治鼻出血: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簇生卷耳

    药材名称簇生卷耳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

  • 貒膏

    《中药大辞典》:貒膏药材名称貒膏拼音Tuàn 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

  • 青葙子

    《中国药典》:青葙子药材名称青葙子拼音Qīnɡ Xiānɡ Zǐ英文名SEMEN CELOSIAE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

  • 黄瓦韦

    药材名称黄瓦韦拼音Huánɡ Wǎ Wéi别名金鸡尾、大石韦、七星剑(《贵州民间药物》),瓦韦,石茶(《宁夏中草药手册》)。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黄瓦韦的根及全草。

  • 全毛悬钩子

    药材名称全毛悬钩子拼音Quán Máo Xuán Gōu Zi别名红毛猫耳扭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全毛悬钩子的全草。原形态常绿蔓生小灌木,高20~40厘

  • 石上莲

    药材名称石上莲来源秋海棠科石上莲Begonia bretschneideriana Hems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酸、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软坚,消肿止痛。主治肝硬化,腹

  • 龙眼核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眼核药材名称龙眼核拼音Lónɡ Yǎn Hé来源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以种子入药。性味微苦、涩,平。功能主治止血

  • 草木王

    药材名称草木王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草木王Cordyceps sp.,以菌座和虫体入药。功能主治主治各种毒蛇咬伤,伤口红肿,头眩,抽搐,复视,昏迷不醒人事。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注意有大毒,不能内

  • 青琅玕

    药材名称青琅玕拼音Qīnɡ Lánɡ Gān别名石珠、青珠、石栏干来源药材基源:为鹿角珊瑚科动物鹿角珊瑚群体的骨骼及其共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ropora pulchra(Brook)2.A

  • 铁马豆

    药材名称铁马豆拼音Tiě Mǎ Dòu别名黄花马豆(《滇南本草》),蝴蝶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毛宿苞豆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