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香樟根

香樟根

《中药大辞典》:香樟根

药材名称香樟根

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

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

出处《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樟科植物树根。2~4月间采挖。洗净,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失香气。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

性状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边缘有棕褐色的栓皮,常因干燥而脱落。切面淡棕色或黄棕色,有环状纹理。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性味①《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③《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④《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⑤《湖南药物志》:"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熬甜酒吃。

②治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岩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

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冼。

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

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香樟根

药材名称香樟根

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

英文名Comphortree Root

别名香通、走马胎、土沉香、山沉香

出处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Laurus camphora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不宜火烘,以免香气挥发。

原形态樟,常绿乔木,高20-30m。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无毛,幼叶淡红色,脉在基部以上3出,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叶柄长2-3cm。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长约2mm;花被6裂,椭圆形,长约2mm,内面密生细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子房卵形,光滑无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球形,宽约1cm,熟时紫黑色,基部为宿存、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河旁,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cm,厚2-5mm,或为不规则条块状,外表赤棕色或暗棕色,有栓皮或部分脱落,横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年轮。质坚而重。有樟脑气,味辛而清凉。

以片张大、色黄白、气味浓厚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黄樟醚(safrole),松油醇(terpineol)等;还含新木姜子碱(laurolitsine)及网状番荔枝碱(reticuline)等生物碱。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辟秽和中;祛风除湿。主胃脘疼痛;霍乱吐泻;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调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气虚有内热者禁服。

复方①治气胀、气痛:香樟根末五钱。熬甜酒吃。②洽风湿,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香樟根五钱,铁筷子五钱,白龙须五钱,岩川芎五钱(生者各一两)。泡酒吃,早晚一次,每次服酒五钱。③治风湿疼痛:香樟根煎水外洗。④治歪嘴风:鲜香樟根二两,枫香树根皮五钱。混合捣烂,外包(歪左包右,歪右包左)。⑤治狐臭:香樟根为细末,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⑥治脚汗:鲜香樟根皮,捣烂,包脚底过夜。(①--⑥方均出《贵阳民间药草》)⑦治虫牙痛:樟根白皮食盐少许,捣烂敷痛处。(《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气痛,理痹,顺气,并霍乱呕吐。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3.《贵阳民间药草》:理气,行血,健胃。治胃病,筋骨疼痛,狐臭,脚汗。

4.《四川中药志》:避邪恶,除风湿。治霍乱腹胀,宿食不化,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枳根皮

    《中药大辞典》:枳根皮药材名称枳根皮拼音Zhǐ Gēn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枸橘"条。化学成分根含柠檬苦素、印度榅桲素、邪蒿

  • 肾经草

    药材名称肾经草拼音Shèn Jīnɡ Cǎo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毛葶玉凤花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

  • 乌蛇膏

    《中药大辞典》:乌蛇膏药材名称乌蛇膏拼音Wū Shé Gāo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圣惠方》:"耳聋,绵

  • 合掌草

    药材名称合掌草拼音Hé Zhǎnɡ Cǎo别名合叶(《红河中草药》),午时合、对时接骨草(《贵州药植目录》)。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侧生花远志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原形态

  • 木通七叶莲

    药材名称木通七叶莲别名假荔枝、鸭脚莲、土牛藤、七叶莲[广东、广西]来源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鸭脚莲(尾叶野木瓜)Stauntonia hexaphylla (Thunb.) Decne. var. ur

  • 川鄂山茱萸

    药材名称川鄂山茱萸拼音Chuān è Shān Zhū Yú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

  • 排草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草香药材名称排草香拼音Pái Cǎo Xiānɡ别名排草、香排草、细梗香草、合血香、满山香[江西德兴]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细梗排草Lysimachia capilli

  • 片姜黄

    药材名称片姜黄英文名RHIZOMA WENYUJIN CONCISUM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

  • 小叶枇杷

    《中药大辞典》:小叶枇杷药材名称小叶枇杷拼音Xiǎo Yè Pí Pá别名白香柴(《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黄花杜鹃(《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出处《防治老年慢

  • 兜兰

    药材名称兜兰别名绉枸兰来源兰科兜兰Cypripedium corrugatum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涩、微酸,平。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消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