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鳝鱼血

鳝鱼血

《中药大辞典》:鳝鱼血

药材名称鳝鱼血

拼音Shàn Yú Xu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鳝科动物黄鳝

性味①《本草汇言》:"味咸甘,气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咸,温。"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钥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

①《本草拾遗》:"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

②《纲目》:"疗口眼歪斜,同麝香少许,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

③《本草汇言》:"去风活血。治血燥筋挛。"

④《本经逢原》:"助阳。"

⑤《医林纂要》:"正经络,去壅滞,缓风软坚,渗湿去热。"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或滴入耳、鼻。内服:和药作丸。

复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龙子蛤蚧、生***、生附子草乌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末,生鳝鱼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本经逢原》育龟丸)

②治口眼歪斜: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采用鳝鱼血局部涂敷,观察100余例,绝大部分均获治愈,少数亦有好转。用法:㈠将蜡鱼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为患侧;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后洗去,3天后再行第二次治疗。㈡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细长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面部患侧(目的是防止鳝血流掉):然后用消毒注射针头在消毒过的地仓穴上划一"十"字,略使渗出血液:最后取鲜鳝鱼1条,将头切去,滴血于面圈范围内(地仓穴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鳝鱼血涂于局部,干燥后能牵引面部肌群,刺激神经,促使瘫痪的肌群恢复正常。

②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蟮鱼鲜血滴耳,观察63例,轻者1次,重者2次即可见效。方法:将黄鳝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时以镊子或止血钳将黄蟮颈部夹住,以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让鲜血滴进耳中,侧卧20~40分钟。滴药前,需先用2%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鳝鱼血

药材名称鳝鱼血

拼音Shàn Yú Xuè

英文名Finless eel blood, Ricefield eel blood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鳝鱼血,尾上取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合鳃科动物黄鳝的血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opterusalbus (Zuiew)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用针刺头部或煎去尾部取血,鲜用。

原形态黄鳝,体细长,呈蛇形,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头圆,吻端尖,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腭骨上部有细齿。眼小,为一薄腊所覆盖。两处鼻孔在腹陪合为一,呈“V”字形。体无鳞。无胸腹鳍,背、臀鳍退化仅留低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黑色小点,腹部灰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

资源分布: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稠状的红色液体,味腥。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壮阳;解毒;明目。主口眼?斜;跌打损伤;阳痿;耳痛;癣;痔瘘;目翳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敷或滴耳、鼻;或研末敷。内服:和药为丸,适量。

复方①治壮年阳道不长:石尤子、蛤蚧。生屎角、主附子、草鸟头、乳香没药血竭细辛黑芝麻、五倍子阳起石等分。为未,生鳝鱼血为丸,未砂为衣,每日空心,酒下百丸。(《本经逢原》育龟丸)②洽口眼喝斜: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1.治疗颜面神经麻痹:采用鳝鱼血局部涂敷,观察100余例,绝大部分均获治愈,少数亦有好转。

用法:方一、将鳝鱼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力患侧;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后洗去,3天后再行第一次治疗。

方二、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细长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面部患侧(目的是防止鳝血流掉);然后用消毒注射针头在消毒过的地仓穴上划一十字,略使渗出血液;最后取鲜鳝鱼1条,将头切去,滴血于面圈范围内(地仓穴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鳝鱼血涂于局部,干燥后能牵引面部肌群,刺激神经,促使瘫痪的肌群恢复正常。

2.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鳝鱼鲜血滴耳,观察63例,轻看1次,重者2次即可见效。方法:将黄鳝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时以镊子或止血钳将黄鳝颈部夹住,以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让鲜血滴进耳中,侧卧20-40分钟。滴药前,需先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岩兰花根

    药材名称岩兰花根拼音Yán Lán Huā Gēn别名兰花石参、鸡肉参(《云南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着色风铃草的根。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草本,

  • 公英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公英叶风毛菊拼音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dandelion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叶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

  • 心叶黄花仔

    药材名称心叶黄花仔拼音Xīn Yè Huánɡ Huā Zǎi别名吸血草、白痴头婆、索仔草、娃儿草、小桐麻、大黄花母、生毛英仔草、软枝虱母头、生毛虱母头、小号山胶播、圆叶金、午时花、圆叶咳觑草、黄花少

  • 疳积药

    药材名称疳积药拼音Gān Jī Yào别名食疙瘩(《贵州草药》)出处《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来源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秋季挖根。性味涩,温。功能主治健脾利湿,镇吐理气。复方①治上吐下泻:食

  • 甘露子

    药材名称甘露子拼音Gān Lù Z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牯牛草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

  • 蟾皮

    《中药大辞典》:蟾皮药材名称蟾皮拼音Chán Pí别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化学成分皮的特殊

  • 小鱼仙草

    药材名称小鱼仙草别名土荆芥、假鱼香、野香薷、热痱草、痱子草、月味草、红花月味草、姜芥、四方草、山苏麻、疏花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小鱼鲜草Mosia dianthera (Buch.-Ham.) M

  • 雪里开

    《中药大辞典》:雪里开药材名称雪里开拼音Xuě Lǐ Kāi别名蛇松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雷、拐子药(《湖南药物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莨科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或叶。原形态常绿藤

  • 野花椒叶

    《中药大辞典》:野花椒叶药材名称野花椒叶拼音Yě Huā Jiāo Yè别名花椒叶、麻醉根叶(《江苏药材志》)。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叶。7~9月采收带有叶片的小枝,晒干。

  • 木槿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槿花药材名称木槿花拼音Mù Jǐn Huā别名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