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鸬鹚骨

鸬鹚骨

《中药大辞典》:鸬鹚骨

药材名称鸬鹚骨

拼音Lú Cí Gǔ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

功能主治陶弘景:"主鱼鲠。"

复方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及黄素单核甙酸。

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鸬鹚骨

药材名称鸬鹚骨

拼音Lú Cí Gǔ

英文名cormorant bone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去皮毛及肉,取骨骼晾干,烧灰用。

原形态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产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甘心丛中或矮树、峭壁上。

资源分布: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供捕鱼。

性味酸;咸;平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化骨鲠;去面斑。主鱼骨鲠喉;面部雀斑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适量,白开水或米汤送下。

复方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各家论述陶弘景:主鱼鲠。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头菌

    药材名称青头菌拼音Qīnɡ Tóu Jūn别名青面子菌、青面子、黤面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A

  • 杠板归

    《全国中草药汇编》:杠板归药材名称杠板归拼音Gànɡ Bǎn Guī别名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

  • 蛇鲻

    药材名称蛇鲻拼音Shé Zī英文名Saurida别名狗棍、丁鱼、狗母鱼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狗母鱼科动物多齿蛇鲻、长蛇鲻等多种蛇鲻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urida

  • 粗榧子

    药材名称粗榧子拼音Cū Fěi Zǐ别名榧子、山榧子、血榧来源粗榧科粗榧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和中国粗榧C. sinensis (Rehd. Et

  • 长刺卫矛

    药材名称长刺卫矛拼音Chánɡ Cì Wèi Máo别名刺果卫矛、扣子花、岩风来源卫矛科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i Sprague,以根入药。生

  • 紫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紫叶秋海棠拼音Zǐ Yè Qiū Hǎi T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毛叶秋海棠的带根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rex Put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

  • 雀脑

    《中药大辞典》:雀脑药材名称雀脑拼音Què Nǎo出处《别录》来源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性味《别录》:"平。"归经《滇南本草》:"入肾。"功能主治治

  • 野柿花

    药材名称野柿花别名山柿子来源柿树科野柿花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以果、叶、茎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状根含7-甲基胡桃醌、君迁子醌、异柿醌、双异柿醌等。性味苦、涩,凉。功

  • 野三七

    药材名称野三七拼音Yě Sān Qī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ax stipuleanatus Tsai et Feng采收和储

  • 芋梗

    《中药大辞典》:芋梗药材名称芋梗拼音Yù Gěnɡ别名芋荷杆(《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芋茎(《湖南药物志》)。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7~8月间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