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黑蚂蚁

黑蚂蚁

药材名称黑蚂蚁

拼音Hēi Má Yǐ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全虫

原形态黑蚁(《五行记》)

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上颚、触角、足为睹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后缘有褐色硬毛,腹节后缘的毛较密,其余的较稀。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形大。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胃中的挥发性物质有多种脂族烃。蚁属的毒囊中含毒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成分是蚁酸(即甲酸);又含氨及十七种游离氨基酸。

同属动物Formica sanguinea的雌蚁及工蚁含挥发物质:正癸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以及金合欢烯的异构体。又F.rufa等赤蚁含异黄喋呤、核黄素、2-氨基-6-羟基喋啶、生物喋呤。

药理作用浓蚁酸有腐蚀性,如受其侵害,可于局部加水稀释,或用鸡蛋清、牛奶,以及弱碱性物质如肥皂、镁盐等以缓解之。稀蚁酸(5~10%)可用作刺激剂,或作收敛剂以减少足汗。

性味咸,平,有毒。

功能主治治蛇咬伤和疔毒肿痛。

复方①治蛇咬伤:黑蚂蚁春绒涂。

②治疔毒肿痛:黑蚂蚁、苍耳虫共春绒涂。(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麦麸

    药材名称小麦麸拼音Xiǎo Mài Fū别名麸皮(《本草蒙筌》)。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麦"条。性味甘,凉。①《本草拾遗》:

  • 托里贝母

    药材名称托里贝母拼音Tuō Lǐ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ortifoliae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托里贝母Fritillariatortifolia X. Z

  • 竹叶艾

    药材名称竹叶艾拼音Zhú Yè ài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苏门白酒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sumatrensis (Retz.) Walker [Eigeronb sumatre

  • 小棕包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棕包药材名称小棕包拼音Xiǎo Zōnɡ Bāo别名批麻草、小黎芦来源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Veratrum mengtzeanum Loes. f.,以根及全草入药。秋季采

  • 黄杨叶

    药材名称黄杨叶拼音Huánɡ Yánɡ Yè别名黄杨脑。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或雀舌黄杨Buxus bodinieri L

  • 哈士蟆

    《中药大辞典》:哈士蟆药材名称哈士蟆拼音Hā Shì Má别名哈什蟆、红肚田鸡、蛤蚂(《中药通报》2(5):205,1956),田鸡(《辽宁主要药材》),雪哈(《药材资料汇编》),

  • 洋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洋地黄药材名称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来源玄参科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有栽培。化学成分含强心甙类:①洋地黄毒甙(digit

  • 蒲蒻

    药材名称蒲蒻拼音Pú Ruò别名蒲黄根(《产乳集验方》),蒲笋(《日用本草》),蒲儿根(《野菜谱》),蒲包草根(《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

  • 瓢瓜

    药材名称瓢瓜拼音Piáo Guā别名蒲种壳来源葫芦科瓢瓜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depressa Hara,以果皮入药。生境分部华

  •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药材名称饿蚂蝗拼音è Mǎ Huánɡ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