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贤散

二贤散

《百一进方》卷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处方橘红500克甘草盐各120克

制法上药用水1.25升,慢火煮烂,晒干,为末。

功能主治主痰饮。

用法用量温开水调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纲目》卷二十五补。

摘录《百一进方》卷五

《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二贤散

药方名称二贤散

别名二贤汤、三圣散、涤痰散

处方橘皮(去白取红)1斤,甘草4两,盐4两。

制法水5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积块,进饮食。清肺,消痰,定嗽,解酒毒。主痰饮内停,食后胸满,翻胃,噎膈,肝气痛。膈中痰饮。肝气痛,常服除根。脾家冷积,每食已辄胸满不下,百药不效者,兼治一切痰气。翻胃及痛。

用法用量二贤汤(《普济方》卷一六五)、三圣散(《医灯续焰》卷十二)、涤痰散(《回春》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润下丸”(见《医方集解》)。

注意虚弱人慎用。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陈皮燥湿而利气,湿去则痰涸,气顺则痰行。食盐润下而软坚,润下则痰降,软坚则痰消。痰在膈中,故用甘草引入胃,甘草经蜜炙,能健脾调胃,脾胃健则痰自行矣。

临床应用食后胸满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旧苦食后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摘录《百一》卷五,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河西米汤粥

    药方名称河西米汤粥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事件),河西米2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用法用量羊肉熬成汤,滤净,下河西米,淘洗净,次下细乞马、米、葱、盐,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马亦可。摘录《饮膳正要》

  • 加味冲和汤

    药方名称加味冲和汤处方紫苏叶1钱半,干葛1钱,前胡1钱,桔梗1钱,枳壳1钱,橘红1钱,半夏1钱,茯苓1钱,黄连1钱,人参5分,木香5分,甘草5分,蓬术7分。功能主治多饮结成酒癖,腹中有块,随气上下。用

  • 清解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清解汤药方名称清解汤处方薄荷叶12克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治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用法用量水

  • 清神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清神散药方名称清神散处方檀香(挫.一两)人参(去芦.一两)羌活(一两)防风(一两)甘草(炙.一两)荆芥穗(一两)薄荷(一两)细辛(去心.二两半)石膏(研.二两半)功能

  • 加减化瘀止痛汤

    药方名称加减化瘀止痛汤处方当归10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丹参9克,田七末3-6克(冲服),生地12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瘀血内阻,经隧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 桃核承气汤

    药方名称桃核承气汤别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处方桃核50个(去皮、尖)桂枝6克(去皮)大黄12克甘草6克(炙)芒消6克功能主治破血下瘀。治瘀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

  • 疥疮灵

    药方名称疥疮灵处方黄柏9克 银花12克连翘9克荆芥6克桑叶6克苦参9克 丹皮6克地肤子9克茯苓皮9克 萆解12克功能主治治疥疮瘙痒。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外科学》

  • 点眼砂

    药方名称点眼砂别名人马平安散(《张氏医通》卷十五)、诸葛行军散(《卫生鸿宝》卷一)。处方冰片麝香雄黄朱砂各1.5克 焰消3克制法共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主时疫毒气,痧胀腹痛。用法用量男左女右,以

  • 白凤丹

    《寿世保元》卷七:白凤丹药方名称白凤丹处方嫩黄耆(蜜水炒)2两,人参(去芦)2两,川芎2两,白茯苓(去皮)2两,当归(酒洗)2两,干姜(炒)2两,大附子(面裹炒,去皮脐)2两,小茴香(盐酒炒)2两,白

  • 鹿血酒

    药方名称鹿血酒处方生鹿血。功能主治令人血气充盈。主用法用量和酒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