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味理中丸

八味理中丸

活幼口议》卷十九: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医统》卷八十五: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白术1两(炒),炙甘草7钱,人参5钱,白茯苓5钱,干姜(炒)5钱,滑石5钱,麦芽(炒)5钱,神曲(炒)5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气补虚。主产后气血俱虚,汗出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有痰,加半夏曲。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普济方》卷三八七: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人参甘草(炙)、白术干姜枳实(治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脾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满,胸臆郁抑,坐卧烦闷,精神不乐,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次1丸,用淡豆豉5粒,水1小盏,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百一》卷二:八味理中丸

药方名称八味理中丸

处方川姜2两,缩砂仁2两,麦糵2两,神曲(炒)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半(炙),白术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心腹疼痛,腹满身重,四肢不举,肠鸣泄泻,饮食不化,呕吐痰水。

用法用量普济方》加半夏曲,入盐点服,名“八味理中汤”。

摘录《百一》卷二

猜你喜欢

  • 草乌洗剂

    药方名称草乌洗剂处方川乌9g,草乌9g,当归9g,透骨草12g,红花6g。功能主治冻疮。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灵验疥疮药饼

    药方名称灵验疥疮药饼处方蛇床子4钱,大风子肉4钱,蜡烛油4钱,净江子肉1钱5分,洋樟2钱,油桃肉3枚,明矾7钱,血竭2钱,猪油1两。制法上为细末,烊化猪、烛油,乘温调药作饼7个。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

  • 泄水丸

    药方名称泄水丸别名大智丸(《医学纲目》卷二十)。处方大戟芫花甘遂海带海藻郁李仁续随子各15克 樟柳根30克制法上为细末,水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治腹中满痛里壅之实证。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

  • 定乱汤

    药方名称定乱汤处方人参1两,山药1两,茯苓5钱,薏仁5钱,甘草5分,黄连5分,陈皮3分,神曲3分,砂仁1粒。功能主治冬月伤寒,汗吐后,又加大下,而身热犹然如火,发厥,气息奄奄欲死。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加味防风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味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通圣散加苦参、天麻、蝉蜕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大风、毛脱落、肌肤拆裂。用法用量水煎,早、晚各1服。注意忌房事、盐、酱、荤腥、生冷油腻之物。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三

  • 聚仙丸

    《良明汇集》卷五:聚仙丸药方名称聚仙丸处方沙苑蒺藜500克(先去刺为末,取净药120克,余滓用水泡三至五日,取汁熬膏备用)莲蕊须120克(黄色者)芡实120克枸杞子60克菟丝饼60克 山萸肉(新者)1

  • 天南星圆

    药方名称天南星圆处方天南星一斤(每个重一两上下者,用温汤浸洗,刮去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用法酒浸一宿,用桑柴蒸,不住添热汤,令釜满,甑内气猛,更不住洒酒,常令药润,七伏时满取出,用铜刀切开一个大者,嚼

  • 扶脾逐水丸

    药方名称扶脾逐水丸处方白茯苓5钱,云白术5钱,山药5钱,苦葶苈5钱,花椒目5钱,巴戟5钱,黄连8钱,黑丑8钱,北五味2钱,海金沙1两,泽泻1两。制法上为末,荷叶煎汤为丸。功能主治通身水肿,气往上逆,小

  • 血晕饮

    药方名称血晕饮处方归尾川芎山楂益母草五灵脂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产后血晕。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服。摘录《仙拈集》卷三

  • 龙睛丹

    药方名称龙睛丹处方桂圆核(炒,去亮黑皮)。功能主治金刃等伤,血出不止。用法用量蘑细掺之。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