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冰黄散

冰黄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处方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一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别名却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尤氏喉科秘书》: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处方冰片2.4克人中白黄柏蒲黄各3克薄荷黄连各4.5克甘草青黛硼砂朴消各1.5克 枯矾少许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口舌喉内结毒;兼治丹毒。

用法用量内吹、外敷俱可。

备注本方方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引作"冰王散"。

摘录尤氏喉科秘书

医学心悟》卷四: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别名止痛散

处方牙消3钱,硼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止痛散(《疡医大全》卷十六)。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走马疳急方》: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处方炉甘石冰片轻粉乳香、孩儿茶血竭没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以香油调敷。

注意忌诸般发毒、动风、辛热之物。

摘录《走马疳急方》

《小儿病源》卷一:冰黄散

药方名称冰黄散

处方上消1两,大黄(细末)1钱。

功能主治赤流丹毒。

用法用量2味相合,新汲水调搅匀,用鸡羽蘸药时时涂扫,勿令干。可用1小篦刀子疏去流头赤晕恶血毒汁,次以冰黄散涂之。

摘录《小儿病源》卷一

猜你喜欢

  • 海参丸

    药方名称海参丸处方海参1斤,全当归(酒炒)4两,巴戟肉4两,牛膝(盐水炒)4两,破故纸4两,龟版4两,鹿角胶(烊化)4两,枸杞子4两,羊肾(去筋,生打)10对,杜仲(盐水炒)8两,菟丝子8两,胡桃肉1

  • 附子理苓汤

    药方名称附子理苓汤处方附子(炮)1钱5分,干姜(炮)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1钱,白术(炒)1钱,猪苓1钱,赤茯苓(去皮)1钱,泽泻1钱,官桂1钱。功能主治伤寒5-7日,传入三阴,大便自利,

  • 脾约麻仁圆

    药方名称脾约麻仁圆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炒)、芍药、枳实(麸炒),各半斤;大黄(蒸.焙)一斤,杏仁(去皮.尖.炒研)、麻仁(别研),各五两。炮制上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肠胃燥涩,津液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处方茯苓12克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甘草(炙)6克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

  • 腊脂涂方

    药方名称腊脂涂方处方腊日猪脾脂(不得经水,细锉,用干净器研烂)。制法上药净瓶盛,以油单盖。埋幽阴地近水处,深1尺许,经夏取出。功能主治烫火所伤。用法用量用时以鹅毛扫所损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 矾黄散

    药方名称矾黄散处方矾石(晋州者,熬汁枯)半两,雄黄(好者)1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耳内脓水,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每用手指甲挑半字,先以绵杖子拭耳内令干,却滴生麻油1-2点入耳内,仍以绵杖子粘药末在

  • 人参芍药汤

    药方名称人参芍药汤处方麦门冬0.6克当归身 人宰各0.9克炙甘草白芍药黄耆各3克五味子5个制法上药嚼咀,分作二服。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呼吸短促,容颜憔悴,形气两虚者。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

  • 京三棱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京三棱汤药方名称京三棱汤处方京三棱(炮,锉)1两,木香1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术(炮,锉)1两,藿香叶1两半,乌药(锉)半两,茴香子(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制法上

  • 点眼药

    《何氏济生论》卷六:点眼药药方名称点眼药处方炉甘石3钱,新珠子7分,硼砂7分,朱砂5分,麝香2分,琥珀5分,真蟾酥(烘去油)1分,儿茶(烘去油)3分,冰片1分,磁石粉5分(人乳、黄连汁煅淬7次)。制法

  • 葛根治痢散

    药方名称葛根治痢散处方葛根1钱5分,酒炒苦参8分,陈皮1钱,赤芍1钱2分,陈松萝茶1钱2分,炒麦芽1钱2分,山楂1钱2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痢疾初起,不论赤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有火者,加川连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