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卷帘散

卷帘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卷帘散

药方名称卷帘散

处方炉甘石120克(碎)黄连21克(捶碎,用水250毫升煮数沸,去滓)朴消15克(研细)

制法先将炉甘石末入坩锅内,煅令外有霞彩为度,入黄连朴消,水中浸,飞过,候干;又入黄丹1.5克,水飞过,候干;次入青盐、胆矾、铜青各1.5克,硇砂、腻粉、白丁香乳香(均别研)、铅白霜各0.3克,黄连末15克,白矾6克(半生半熟,飞过),上药共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久新眼病,昏涩难开,翳膜遮睛,或成胬肉,或连睑赤烂,常多冷泪,或暴发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点眼。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卷帘散

药方名称卷帘散

处方炉甘石4两(碎),黄连7钱(捶碎,水1碗煮数沸,去滓),朴消半两(研细),先将炉甘石末入甘锅内,歇口煅令外有霞彩为度。次入黄连朴消,水中浸,飞过,候干。又入黄丹半钱,水飞过,候干,次入:青盐半钱,胆矾半钱,铜青半钱,硇砂(别研)1字,腻粉(别研)1字,白丁香(别研)1字,乳香(别研)1字,铅白霜1字,黄连末半两,白矾2钱(半生半飞过)。

制法上各为细末,同前件药合和匀。

功能主治久新病眼,昏涩难开,翳膜瘀肉,连睑赤烂,常多冷泪,或暴发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日少许点眼。

注意目宜久闭为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猜你喜欢

  •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漏疮。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

  • 大三五七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大三五七散药方名称大三五七散别名三五七散(《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天雄细辛各90克山茱萸干姜各150克 薯蓣防风各210克制法上六味;捣末过筛。功能主治主头风眩晕,口喁目斜,

  • 旱莲膏

    《古今医鉴》卷九:旱莲膏药方名称旱莲膏处方旱莲草8千克(在六月下半月,七月上半月采,不许水洗,扭干取汁,晒五日,不住手搅一午时)真生姜汁500克 蜜500克(和汁同前晒)制法搅至数日,似稀糖成膏,瓷碗

  • 六神辅圣丸

    药方名称六神辅圣丸处方草乌1斤(白嫩者佳),麻油1斤,甘草半斤,荆芥4两,羌活4两,紫苏4两,风藤4两。制法用无灰酒煮1昼夜,另用一锅煎滚汁浸之,挤去乌皮,将草乌捣烂为丸。功能主治疙瘩,冷风痒风,麻痹

  • 调血化核丸

    药方名称调血化核丸处方当归2两,冬葵子2两,老熟地2两,阿胶1两半,白芍1两半,茯苓1两半,杭菊花1两半,淡海藻1两,昆布1两,煅龙骨1两,煅牡蛎1两,山慈菇1两(去皮毛),柴胡4钱,白芥子8钱。制法

  • 白鲜皮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白鲜皮散药方名称白鲜皮散处方白鲜皮15克黄芩15克秦艽15克(去苗)***屑15克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15克(去心)大青15克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 栝连丸

    药方名称栝连丸处方栝楼仁杏仁黄连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用竹沥、韭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酒,痰嗽喘急。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紫苏煎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 加味春雪膏

    药方名称加味春雪膏别名绛雪膏(《张氏医通》卷十五)。处方黄连120克(洗净,用童便2升,浸一宿,去滓用汁,淬炉甘石汁尽,留石为用)方炉甘石360克 好黄丹180克(水飞)乌鱼骨(烧存性)乳香当归各9克

  • 撩痰方

    药方名称撩痰方处方川乌尖7个,白附尖7个(去皮,生用),蝎梢7枚,石绿少许。制法上为末,一处和匀。功能主治慢惊风。用法用量用软鸡翎蘸药入喉中,频以帕子拭之。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六

  • 鹿肝丸

    药方名称鹿肝丸处方熟地(酒洗)2两,生地黄(酒洗)2两,当归身(酒洗)2两,枸杞子2两,甘菊花1两,天门冬(去心)2两,冬青子2两,白蒺藜(去刺,炒)1两3钱,玄参1两5钱,川芎1两3钱,白芍药(酒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