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固肠饮

固肠饮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固肠饮

药方名称固肠饮

处方木香黄连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饮

药方名称固肠饮

处方豆蔻(炮)、人参(去芦)、白术(炒)、赤石脂肉桂(去皮)、当归(洗,切片)、良姜、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炒)、甘草(炙,减半)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肠胃虚弱,内挟风冷,脐腹撮痛,下痢,以及虚滑,或下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入粳米1小撮,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饮

药方名称固肠饮

处方诃子(去核取肉,炒)、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用仁)、陈皮(炒)、良姜(炒)、白茯苓神曲(炒)、麦蘖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不可忍,及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半钱,以水1盏,煎至7分,入盐少许,食前服;急症则用沸汤入盐调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猜你喜欢

  • 炉峰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二:炉峰散药方名称炉峰散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半夏(生)各15克五倍子赤小豆片姜黄直僵蚕贝母白及各12克乳香7.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用法用量未破者

  • 栝楼煎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栝楼煎药方名称栝楼煎处方栝楼1颗(熟者,去仁,以童便200毫升相和,研,绞取汁)酥30毫升甘草7.5克(生,为末)蜜90毫升制法上药入银锅子中,慢火煎如稀饧。功能主治治小儿咳嗽

  • 麻仁润肠汤

    药方名称麻仁润肠汤处方麻仁、苏子、枳壳、人参、黄芩、川芎、归尾、生地、陈皮、杏仁、甘草、黄耆、赤芍、桔梗、葱白。功能主治滋养心血,调和胃气。主产后去血过多,津液干涸,肠胃燥结,以致大便闭结者。摘录《陈

  • 固脬丸

    《鸡峰普济方》卷十:固脬丸药方名称固脬丸别名固脬丹(《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处方益智仁75克石菖蒲30克 白龙骨23克川乌头30克(生,去皮、脐,锉,用牡蛎粉30克炒)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

  • 安肺散

    《卫生宝鉴》卷十二:安肺散药方名称安肺散处方麻黄(不去节)2两,甘草(炒)1两,御米壳4两(去顶,炒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咳嗽无问新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 利火降痰汤

    《不知医必要》卷三:利火降痰汤药方名称利火降痰汤处方柴胡8分,黄芩7分,陈皮6分,天竹黄1钱5分,钩藤2钱,连翘1钱,木通7分,细甘草4分。功能主治小儿急惊,壮热痰壅,昏闷不醒,搐搦颤动。摘录《不知医

  • 五痹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痹汤药方名称五痹汤处方附子、姜黄(洗去灰土)、羌活、白术、防己,各一两。甘草(微炙)半两。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治风寒湿邪,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

  • 参连汤

    《万病回春》卷二:参连汤药方名称参连汤处方人参15克黄连30克功能主治主脾胃虚热,下痢噤口不食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一日内分数次服之。如吐强饮,但得入口下咽即好。加石莲肉9克尤效。外以田螺捣烂掩

  • 新加桃仁承气汤

    药方名称新加桃仁承气汤处方鲜生地12克(拌捣生锦纹4.5克)粉丹皮6克 焦山栀9克桃仁泥9克 风化消3克(冲人)川贝母9克 藕汁 童便各100毫升(冲)功能主治清营凉血,化瘀解毒。治秋瘟证,热盛伤营,

  • 白鸽肉

    药方名称白鸽肉处方白鸽子1只(去肝肠,净),血竭(1年者1两,2年者2两,3年者3两,为末,入鸽内)。功能主治干血痨。用法用量以线缝住,用无灰酒煮极烂。令病人食之,瘀血自行;如心中慌乱,白煮肉1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