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消石汤

大黄消石汤

金匮要略》卷中:大黄消石汤

药方名称大黄消石汤

处方大黄黄柏消石各12克栀子15枚

功能主治主黄疽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纳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顿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大黄消石汤

药方名称大黄消石汤

别名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大黄汤、大黄黄柏栀子消石汤、大黄黄柏汤、消黄汤

处方大黄4两,黄柏4两,消石4两,栀子15枚。

功能主治湿热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腹满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或湿热淋浊等。嘈杂,胸中煎熬,腹满有块,二便不利,或口中觉苦辛酸威等,此症后为膈噎者。

用法用量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脉经》卷八)、大黄汤(《千金翼》卷十八)、大黄黄柏栀子消石汤(《外台》卷四)、大黄黄柏汤(《普济方》卷一四二)、消黄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①《金匮玉函要略述义》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匮要略今释》:消石,《脉经》、《千金》并作芒消,日医亦多用芒消,盖非。宋本、俞桥本,消石并误作滑石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论注》:此为黄疸有里无表者言之,谓疸色黄,见于表矣,乃腹满,小便不利且赤,里热可知。黄疸最难得汗,乃自汗,则表从汗解,故曰此为表和里实。实者邪也,有邪则宜去,故主大黄消石汤。大黄消石解气血中之实热,黄柏苦寒主下焦,栀子虽轻浮在上,能使里热从上而下,故以为使,且轻浮则与郁结相宜也。

2.《金鉴》引李彣:腹满、小便不利而赤,里病也;自汗出,表和也。里病者,湿热内甚,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柏清下焦湿热,消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药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临床应用黄疸:获原辨藏患黄疸,更数医,累月不见效。发黄益甚,周身如橘子色,无光泽,带黯黑,眼中黄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黄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头按胸肋上,黄色不散,此疸证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陈蒿汤、大黄消石汤,作大剂,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黄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理气降痰汤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理气降痰汤药方名称理气降痰汤处方桔梗枳壳(麸炒)橘红半夏曲(炒)茯苓(去皮)香附(童便浸)贝母各3.6克桂枝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治痰证,冷汗自出。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

  • 当归鸡血藤汤

    药方名称当归鸡血藤汤处方当归15克 熟地15克 桂圆肉6克白芍9克丹参9克鸡血藤15克功能主治主骨伤患者后期气血虚弱;肿瘤经化疗或放疗期间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摘录《中医伤

  • 加减何首乌散

    药方名称加减何首乌散处方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甘菊花枸杞子威灵仙苦参各15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白人,鼻梁崩塌,皮肤疮疥及手足皲裂,睡卧不稳,步履艰辛。用法用量每

  • 脊背续骨汤

    药方名称脊背续骨汤处方杜仲、乳香、没药、当归、赤芍、生地、补骨脂、地鳖虫、地龙、川断、远志、骨碎补。功能主治胸、腰椎骨折,背部严重挫伤。用法用量煎汤内服。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 消银片

    药方名称消银片处方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苦参、金银花、玄参、牛蒡子、蝉蜕、白鲜皮、防风、大青叶、红花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炮制上十三味,金银花、红花粉碎成细粉,其余地黄等十一味酌

  • 酒煮矾

    药方名称酒煮矾处方白矾(明亮有墙壁者)5-7两或10两。制法上为细末。砂石器内以无灰酒煮至紫黑色为度,入砂合内收,与面油膏相似。功能主治喉闭,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每用半匙许含化。候取出痰即消。此药煮时须

  • 凉血当归饮

    药方名称凉血当归饮处方当归1钱半,川芎1钱,生地黄1钱,芍药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镑)1钱,牡丹皮1钱,防风1钱,荆芥1钱,甘草7分。功能主治血热疠风。用法用量上锉。水煎,食远服。摘录《济阳

  • 豆根散

    药方名称豆根散处方山豆根。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癣疮。用法用量以腊月猪脂调涂之。摘录《洞天奥旨》卷十六

  • 青葙子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青葙子丸药方名称青葙子丸处方青葙子甜瓜子仁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杵为末)白蒺藜(微炒,去刺)面曲(炒令微黄)乌梅丸(微炒)棒心 蔓菁子决明子牡荆子茺蔚子枸杞子萤火虫(微炒,

  • 红粉生肌膏

    药方名称红粉生肌膏处方红粉5g(又名红升丹),朱砂15g,生肌膏80g。制法上药均匀调成膏,加消毒纱布制成。功能主治化腐生肌。除去瘘管管壁瘢痕组织及不良肉芽组织。主慢性顽固创面久不愈者。用法用量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