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苓五味甘草汤

桂苓五味甘草汤

药方名称桂苓五味甘草汤

别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茯苓五味子汤、苓桂味甘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桂苓甘草五味汤

处方茯苓4两,桂枝4两(去皮),甘草3两(炙),五味子半升。

功能主治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用法用量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原书同卷)、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千金》卷十八)、茯苓五味子汤(《三因》卷十三)、苓桂味甘汤(《普济方》卷一四○)、苓桂五味甘草汤(《类聚方》)、桂苓甘草五味汤(《血证论》卷八)。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

注意海藻菘菜、生葱。

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服青龙已,冲气不归,而仍上逆也。茯苓桂枝,能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放以五味之酸敛其气;土厚则阴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临床应用①冲气上逆(《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1):陈某,女,4O岁,1979年10月26日来诊,因情志因素致阵发性脐下悸已8个月,每日发作3-5次,发作时自觉从少腹有气上冲、胸闷喉痒,唇麻齿抖,语言不利,面色潮红,并有冷气下行,足冷腿软,步履困难,近1月来症状加重,头痛畏光,视力减退,发作完毕,一切如常,苔薄白,脉滑数有力。冲气上逆,治拟平冲降气,桂苓五甘汤主之。茯苓桂枝各12g,甘草9g,五味子24g,共服21剂,诸证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②气厥(癔病)(《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6:31):范某,女,60岁,每因生气出现脐下悸,惊恐气短,四肢发冷,遂即昏倒,小便失禁,甚时每日发作5-6次,历时半年余,西医诊断为癔病,苔薄白,脉滑数有力,辨证为气机逆乱,蒙蔽清窍,发为气厥。方用茯苓桂枝各12g,甘草9g,五味子24g,服6剂后,除略有心悸外,余证悉平,继服24剂病告痊愈,随访无恙。

摘录《金匮》卷中

猜你喜欢

  • 保命丹

    《活幼口议》卷十四:保命丹药方名称保命丹处方白茯苓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天南星(炮)各30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45克甘草(炙)30克硼砂30克 龙脑麝香各少许制法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

  • 当归芍药和疟汤

    药方名称当归芍药和疟汤处方全当归1两(酒洗),白芍1两(酒炒),益母草3钱,炮差1钱5分,青皮1钱5分,柴胡8分(炒),草蔻仁1钱(研),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补血和解。主产后疟疾,夹痰夹滞,寒热不止。

  • 椿皮煎

    药方名称椿皮煎处方生椿皮1升(切)。功能主治瘟疫头痛,壮热初得2-3日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升半煎,每服8合。摘录《松峰说疫》卷五

  • 小胃丹

    药方名称小胃丹处方芫花(好醋拌匀,过一宿,瓦器炒令黑,不要焦)甘遂(湿面裹,长流水浸半日,再水洗晒干;又云:水浸,冬七日,春、秋五日,或水煮亦可)大戟(长流水煮一时,再水洗晒干)各15克大黄(湿纸裹煨

  • 金粉散

    《汉药神效方》:金粉散药方名称金粉散处方硼砂4分,白檀5分,丹砂1钱,乌梅5分,郁金4分,金粉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舌疳。用法用量舌疳,日本俗呼舌疽,即现时之舌癌。摘录《汉药神效方》《幼幼新书》

  • 加减麻黄汤

    《仁斋直指》卷八:加减麻黄汤药方名称加减麻黄汤处方麻黄(去节)30克 辣桂甘草(炙)各15克杏仁50枚(去皮、尖,微炒,别研)陈皮半夏(制)各15克制法上药细锉,拌和杏仁。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用法

  • 斑蝥丸

    《圣惠》卷六十六:斑蝥丸药方名称斑蝥丸处方斑蝥1分(赤黑斑点者佳,去头翅足,炒),猪牙皂1分(去黑皮,炙令黄),蛇蜕皮半两(微炒),乌蛇1两半(酒渍,去皮骨,炙令微黄),天南星半两(炮裂,去皮),露蜂

  • 林钟丸

    药方名称林钟丸别名甘连大黄丸处方大黄6两,甘草2两,黄连2两。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烦,不大便者。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摘录《家塾方》

  • 疗风饮子

    药方名称疗风饮子处方羌活3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蜀升麻2两,茯神2两,防风2两,生姜(合皮切)2两,生***屑2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诸风。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取2大合,分温3服。热,加竹沥1盏。注

  • 干漆芜荑散

    药方名称干漆芜荑散处方干漆(杵碎,炒令烟尽即止)、白芜荑(去皮)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般虫证,传带惊痫,啮齿,直视上窜,叫呼搐搦,渐成危急。用法用量每小者1字,大者1钱,米饮调下,乳食前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