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术养脾丸

椒术养脾丸

明医指掌》卷五: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人参(去芦)60克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白术(土炒)60克干姜(炮)15克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用姜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医略六书》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人参1两半,白术2两(炒),炙草5钱,苍术1两(炒),川椒2两(炒),木香1两,茯苓3两,砂仁1两(炒),干姜1两(炒)。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益脾养胃,补火温中。主胃虚寒湿,腹痛泄泻,脉沉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煎化,温下。

各家论述脾虚胃弱,寒湿内滞而不能健运,故腹痛不止,泄泻不已焉。川椒补火温中,白术健脾燥湿,人参扶元补胃气,苍术燥湿强脾土,干姜暖胃祛寒,茯苓和脾渗湿,木香调气化,砂仁醒脾胃,炙草缓中益胃也。丸以米粥,下以米饮,总取益脾养胃之功,洵为补火温中之剂。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保命歌括》卷十九:椒术养脾丸

药方名称椒术养脾丸

处方平胃散1斤,川椒(去目及闭口,微炒出汗,为末)4两。

制法上用蒜、枣2味捣成膏,和平胃散、椒末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脾壮胃,顺气温中。主脏寒脾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酒或米饮、盐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腌藏阴物。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猜你喜欢

  • 生肌凤雏膏

    药方名称生肌凤雏膏处方轻粉末3克乳香末血竭末龙骨末各1.5克制法用鸡蛋10余个,煮熟,去白用黄,铜勺内熬油约9克,倾入盏内,加轻粉等四味,和匀。功能主治生肌长肉。治痈疽、痔疮溃后,腐肉已脱,新肌未生。

  • 葱白定痛汤

    药方名称葱白定痛汤处方当归3钱,阿胶3钱(酒化),炙草5分,葱白3枚。功能主治孕妇腰痛,脉浮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妊娠血虚不能滋荣其胎。盖胎系于肾,而腰为肾府,故腰痛不止焉。当归养血以

  • 加味八将丹

    药方名称加味八将丹处方穿山甲7片(炙),全蝎7个,蝉衣7个,僵蚕6条,蜈蚣各6条(炙),五倍子3钱,腰黄3钱,冰片5分,西黄5分,麝香3分,公丁香1钱5分,母丁香1钱5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拔毒

  • 浮萍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八:浮萍散药方名称浮萍散处方浮萍草(阴干)制法为末。功能主治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羊子肝半片,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半合,绞取肝汁,调药服之,食后

  • 和脾温胃散

    药方名称和脾温胃散处方陈皮5钱,苍术5钱,白术5钱,白茯苓5钱,甘草5钱,防风5钱,肉桂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泻利清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汤调下。摘录《玉案》卷六

  • 二黄丹

    《瘄疹选要》:二黄丹药方名称二黄丹处方雄黄1两,麻黄1两。制法上为细末,饮汤为丸。功能主治闷瘄不出,及瘄已见,为风寒所闭,或伤冷不透,喘急闷乱。用法用量10岁以上者服1钱,10岁以下的服5分。摘录《瘄

  • 炉功眼膏

    药方名称炉功眼膏处方炉甘石、十大功劳。制法十大功劳根茎50g,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去滓后加炉甘石粉成为浓糊状,干燥成散剂;然后取此散剂30g,加凡土林60g,羊毛脂10g,调匀成眼膏。功能主治收

  • 茴香橘皮酒

    药方名称茴香橘皮酒处方八角茴香1两,红橘皮2两,白豆蔻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血气凝寒,小腹痛;妇人室女小腹痛不可忍,内外着寒;兼治心腹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酒1盏,煎数10沸,滤去滓服。摘录《医

  • 咳哮宁

    药方名称咳哮宁处方旋复花25公斤,紫菀25公斤,杏仁30公斤,野菊花30公斤,鹅不食草12.5公斤,细辛12.5公斤,五倍子12.5公斤,黄芩35公斤,花椒5公斤,明矾10公斤,麦冬20公斤,猪牙皂角

  • 二消散

    《普济方》卷三四七:二消散药方名称二消散处方乌鱼骨、朴消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吹奶。用法用量用苇筒儿盛药吹入鼻中,仍令人用药末下肿痛处。徐徐消去。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七《青囊秘传》:二消散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