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痰汤

理痰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痰汤

药方名称理痰汤

处方芡实30克 清半夏12克黑脂麻(炒,捣)9克柏子仁(炒,捣)6克 生杭芍6克陈皮6克茯苓片6克

功能主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溃于肺中,喘促咳逆;停于心下,惊悸不寐,滞于胃口,胀满哕呃;溢于经络,肢体麻木或偏枯;留着于关节筋骨,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眩晕不能坐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脂麻、柏子仁,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芍药、茯苓,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陈皮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子仁之滞腻。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上册:理痰汤

药方名称理痰汤

处方芡实1两,清半夏4钱,黑脂麻(炒,捣)3钱,柏子仁(炒,捣)2钱,生杭芍2钱,陈皮2钱,茯苓片2钱。

功能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满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各家论述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用脂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实之滞腻也。

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四十余,上盛下虚,痰涎壅滞,饮食减少,动则作喘,他医用二陈汤加减治之,三年,病转增剧。后延友人毛仙阁诊视,投以此汤,数剂病愈强半,又将芡实减去四钱,加生山药五钱,连服二十余剂,痰尽消,诸病皆愈。至今数年,未尝反复。

2.痫风:一少妇,患痫风,初2-3月一发,浸至2-3日一发。脉滑,体丰,知系痰涎为恙。仙阁亦治以此汤加赭石三钱,数剂竟能拔除病根。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猜你喜欢

  • 固本十补丸

    药方名称固本十补丸处方熟地8两(锅刀切块,酒水各半煮烂,捣烂,入药),山茱萸肉5两(酒拌,蒸,晒干,炒),怀山药6两(炒黄),白茯苓4两(人乳拌,晒干,焙),淮牛膝4两(淡盐酒拌,晒干,炒),厚杜仲3

  • 党参小米粥

    药方名称党参小米粥处方党参30克升麻10克 小米50克制法先煎党参、升麻去渣,后入米煮为粥。功能主治益气升提。适用于子宫下垂、气短乏力。用法用量空腹食,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香苏葱豉汤

    药方名称香苏葱豉汤处方制香附4.5~6克 新会皮4.5~6克 鲜葱白2~3枚紫苏4.5~9克 清炙草2~2.5克 淡香豉9~12克功能主治理气发汗。治妊娠伤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用法用量水

  • 苦参洗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苦参洗汤药方名称苦参洗汤处方苦参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大黄芎藭各9克蒺藜子6克制法上八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头疮。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渍布拓疮上,一日数次。摘录《

  • 麻黄葛根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麻黄葛根汤药方名称麻黄葛根汤处方麻黄(用开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药各90克 干葛30克葱白7茎 鼓30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伤寒一日至二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

  • 滋肾生肝饮

    药方名称滋肾生肝饮别名生肝饮(《医级》卷八)。处方山药山茱萸各3克 熟地黄(自制)6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2.1克五味子(杵,炒)1.5克柴胡白术当归甘草各0.9克功能主治滋肾疏肝。治妇人肝肾阴虚,致患转

  • 葶苈丸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葶苈丸药方名称葶苈丸处方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泽漆叶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制法上十味,捣

  • 八仙妙应丹

    药方名称八仙妙应丹处方雷丸1两,锡灰1两半,白芜荑1两,木香1两(不见火),锦纹大黄1两,槟榔12两(鸡心者),使君子1两(取净),黑丑头末3两(不见火)。制法上为细末,加葱白1斤,煮沸,露1宿,为丸

  • 新定拯阳理劳汤

    药方名称新定拯阳理劳汤别名拯阳汤(《证治汇补》卷二)、救阳理痨汤(《冯氏绵囊)卷一)。处方黄耆(酒炒)6克人参(去声)6克肉桂2.1克(去皮)当归(酒炒)4.5克白术3克(土炒)甘草1.5克(酒炒)陈

  • 无碍丸

    药方名称无碍丸处方木香15克 蓬莪茂(炮)京三棱(炮)槟榔(生)郁李仁(汤泡,去皮)各30克大腹皮60克制法上六味,共研细末,炒麦蘖杵为粉,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不运化,水湿泛溢,四肢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