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痰汤

理痰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痰汤

药方名称理痰汤

处方芡实30克 清半夏12克黑脂麻(炒,捣)9克柏子仁(炒,捣)6克 生杭芍6克陈皮6克茯苓片6克

功能主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溃于肺中,喘促咳逆;停于心下,惊悸不寐,滞于胃口,胀满哕呃;溢于经络,肢体麻木或偏枯;留着于关节筋骨,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眩晕不能坐立。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脂麻、柏子仁,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芍药、茯苓,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陈皮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子仁之滞腻。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上册:理痰汤

药方名称理痰汤

处方芡实1两,清半夏4钱,黑脂麻(炒,捣)3钱,柏子仁(炒,捣)2钱,生杭芍2钱,陈皮2钱,茯苓片2钱。

功能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满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各家论述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用脂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实之滞腻也。

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四十余,上盛下虚,痰涎壅滞,饮食减少,动则作喘,他医用二陈汤加减治之,三年,病转增剧。后延友人毛仙阁诊视,投以此汤,数剂病愈强半,又将芡实减去四钱,加生山药五钱,连服二十余剂,痰尽消,诸病皆愈。至今数年,未尝反复。

2.痫风:一少妇,患痫风,初2-3月一发,浸至2-3日一发。脉滑,体丰,知系痰涎为恙。仙阁亦治以此汤加赭石三钱,数剂竟能拔除病根。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猜你喜欢

  • 芦笋粥

    药方名称芦笋粥处方芦笋(芦笋的嫩苗)30克粳米50克制法先煎芦笋,去渣,后入粳米煮为稀粥。功能主治辛凉解表。适用于小儿疹出不畅,症见发热,烦躁、喘咳、呕吐等。用法用量空腹服用,每日2次。摘录《粥谱》

  • 竹皮汤

    药方名称竹皮汤处方刮青竹皮20克功能主治治病后交接劳复,睾丸肿胀,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腹内绞痛。用法用量上一味,用水400毫升,煮五六沸,绞去滓,顿服。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范汪方》

  • 四乌鲗骨一芦茹丸

    药方名称四乌鲗骨一芦茹丸别名乌贼鱼骨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乌鱼骨丸(《宜明论方》卷一)。处方乌鲗骨四份 芦茹一份制法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益精补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胁支满,不思饮食,

  • 半夏丸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半夏丸药方名称半夏丸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白矾(烧令汁尽)90克朱砂(细研,水飞过)90克 黄丹6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

  • 白花饮

    药方名称白花饮处方白术5钱,苡仁1两,茯苓1两,甘草5分,天花粉3钱,柴胡1钱,枳壳5分。功能主治胃气壅滞,痰涎流溢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吐痰靡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牛膝散

    药方名称牛膝散处方牛膝30克(去苗)虎胫骨60克(涂酥,炙黄)赤芍药30克琥珀30克 桂心30克当归30克(锉,微炒)芎藭30克没药30克 麒麟竭30克干漆30克(捣碎,炒令烟出)防风30克(去芦头)

  • 藿香浸剂

    药方名称藿香浸剂处方藿香30克黄精12克大黄12克 皂矾12克 醋500克制法将药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五至七天后滤去药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备用。功能主治止痒,杀虫。治手足癣及甲癣。用法用量将

  • 沉香断红丸

    药方名称沉香断红丸处方沉香半两,当归(酒浸1宿,焙干)1两,川芎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阿胶(切碎,蛤粉炒成珠子)1两,续断1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多白少,

  • 蜡蜜丸

    药方名称蜡蜜丸处方盐豉80粒(炒香),巴豆14粒(去皮心膜,出油),大豆1鸡子大(炒),黄连3方寸,芫花1方寸,消石1方寸,白蜡1鸡子黄大。制法上为末,研合,炼蜡丸之。功能主治小儿诸注下及脓血,寒热不

  • 得一汤

    药方名称得一汤处方川芎5分,白芍(炒)5分,胆星5分,远志5分,枳壳(炒)5分,枣仁5分,天麻5分,蝉蜕2分,甘草(炙)3分。功能主治诸惊啼。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诚书》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