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附丸

白附丸

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白附丸

药方名称白附丸

别名真珠膏、人参

处方附子(生)2个,天南星(炮)半两,全蝎37枚,人参2钱,白僵蚕(麸炒)14个,朱砂1钱,脑、麝、乳香各少许。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因惊,或风涎盛,手足欲动之疾,天钓眼睛,搐掣手脚;涎潮心舍,叫唤不应,并夹惊伤寒、惊痫。

用法用量真珠膏、人参丸(原书同卷引《张氏家传》)。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刘氏家传》

丹溪心法》卷五:白附丸

药方名称白附丸

处方胆星1两(须用黄枯牛胆,腊月粉南星,亲手修台风干,隔1年用。牛胆,须入3-4次者佳),大陈半夏半两,粉白南星1两(切作片,用腊雪水浸7日,去水晒干),枯白矾2钱半。

制法上为末,宿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痰。

用法用量用姜汁蜜汤送下。

有热,加薄荷叶。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白附丸

药方名称白附丸

处方附子2两(盐水炒黑),黑附子2两(盐水炒),黄狗头骨4两(炙灰)。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白崩经久,脉微者。

用法用量每服1-2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寒湿袭虚,带脉不固,而白带淫溢特甚,故曰白崩焉。黑附子补火燥湿,白附子燥湿升阳,黄狗头骨壮阳涩脱,以固白崩也,蜜以丸之,饮以下之,使阳气内充,则寒湿外散,而冲任清和,带脉无不完固,何有白带溢甚,谓白崩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白附丸

药方名称白附丸

处方南星2两,半夏(2味用冬藏雪水于6月6日浸起,晒干,又浸,凡9次方用。)1两,白附子1两,白矾1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有痰,感冒发热,吐泻,心神不安。

用法用量1岁儿服8丸,用薄荷汤化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新效方》:白附丸

药方名称白附丸

处方南星8两(切片),白矾半两(末),白附子2两。

制法以水浸南星、白矾过一指,晒干,研细,入白附子,和匀,飞罗面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风痰。

用法用量每服1-2丸,姜、蜜、薄荷汤浸化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新效方》

猜你喜欢

  • 参耆麻黄根汤

    药方名称参耆麻黄根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桂枝、粉草、麻黄根、牡蛎、浮麦。功能主治产后自汗、盗汗。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麻黄甘草汤

    药方名称麻黄甘草汤处方麻黄1分,杏仁1分,桑白皮1分,甘草1分。功能主治定烦喘。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升,煮取4合,放温分减服。若脉数有热,以竹沥代水一半煎之。嗽或喉痛,加射干1分。摘录《伤寒

  • 硫黄涂敷方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硫黄涂敷方药方名称硫黄涂敷方处方硫黄(细研)1两,(艹闾)茹(末)1两,斑蝥(去翅足,细研)半两。制法上为末和匀。功能主治月蚀疮,息肉。用法用量先用盐汤洗疮,后涂敷疮上。如干者以

  • 韭叶膏

    药方名称韭叶膏处方韭叶(连根洗净)。制法上捣烂,同人家门限下及地板上细泥和匀。功能主治虫牙痛。用法用量擦痛处腮上,外用纸贴。一时下有细虫在于泥上,可以除绝病根。摘录《医统》卷六十四引《经验方》

  • 阿胶丹

    药方名称阿胶丹处方真阿胶(炙熟)1两,干姜1两,芍药半两,当归(洗,焙干)半两,川黄连半两,肉豆蔻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泄利身热,及暴泻注下。用法用量每服10粒,粟米饮送

  • 奠土汤

    《辨证录》卷七:奠土汤药方名称奠土汤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砂仁5分,山药1两,人参5钱,萝卜子2钱,附子3分,半夏1钱,破故纸1钱。功能主治饥渴而思饮食,饮食下腹便觉饱闷,必大泻后快,或早或晚,一昼

  • 二美散

    药方名称二美散别名二妙散、二妙丹处方吴茱萸(焙)、硫黄各等分。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癞疥脓窠间杂者。用法用量二妙散(《仙拈集》卷四)、二妙丹(《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加减仓公下气汤

    药方名称加减仓公下气汤处方白芍、陈皮、茯苓、大腹皮、川芎、当归、香附、紫苏梗、前胡、厚朴、乌药、木香。制法上锉1剂。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者。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 半硫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半硫丸药方名称半硫丸别名半桃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制法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

  • 黄耆生地汤

    药方名称黄耆生地汤处方麻黄2钱(先煎去沫方入),黄耆1钱,白术5分,人参5分,柴胡5分,防风5分,生地5分,羌活1钱,黄柏1钱,甘草3分,杏仁3个。功能主治风湿。阳气不升,四肢倦怠,走注身痛,阴室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