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竹沥达痰丸

竹沥达痰丸

《中国药典》:竹沥达痰丸

药方名称竹沥达痰丸

处方黄芩200g半夏(制)150g大黄(酒制)200g橘红200g甘草100g沉香50g

性状为绿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压榨取汁,加鲜竹沥800ml混匀,与上述粉末泛丸。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煅后水飞成极细粉,包衣,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豁除顽痰,清火顺气。用于痰热上壅,顽痰胶结,咳喘痰多,大便干燥,烦闷癫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

注意孕妇慎服。

规格每50丸重3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赤水玄珠》卷六:竹沥达痰丸

药方名称竹沥达痰丸

处方半夏(滚姜汤泡透,去皮、脐,瓦上微火炒)6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陈皮(去白)60克大黄(酒浸透,晒干)60克白术黄芩(酒炒)各90克甘草(炙)人参礞石(捣碎,同焰消30克,煅如金色)各30克沉香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竹沥400毫升、生姜汁300毫升,和匀入锅内,火熬半小时,令熟;将前药和捣为稀浆样,瓷器盛,晒干。仍以竹沥、姜汁如前法捣和,晒干;如此三次。仍用竹沥、姜汁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达痰通便。治痰证。痰涎壅聚成积,结在胸膈,吐咯不出;咽门至胃脘狭窄如线,疼痛,目眩头旋,腹中累累有块。又可用于咳喘痰稠,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痰热蕴结,神志昏迷,癫狂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米汤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猜你喜欢

  • 杏仁粥

    药方名称杏仁粥处方杏仁15克 白米50克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功能主治可供早晚餐,温热服。用法用量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摘录《食医心镜》

  • 飞马金丹

    药方名称飞马金丹处方巴豆霜3钱,广木香3钱,赖橘红3钱,五灵脂1两,广郁金(生打)1两,上雄黄1两,制锦纹1两,飞辰砂5钱,明乳香2钱,净没药2钱,山慈菇2钱,百草霜2钱。制法上药各为末,称足分量,再

  • 加味四制黄柏丸

    药方名称加味四制黄柏丸处方黄柏(去皮)1斤(内4两盐酒浸,4两米泔水浸,4两童便浸,4两初生男乳浸,日晒夜露,取日精月华之气,合阴阳造化之功),知母(去毛皮,盐酒浸,晒干)1两,人参5钱,白茯苓(去皮

  • 白胶煎

    药方名称白胶煎处方白胶香。制法上为末,平铺纱帛上,火上烘干。功能主治壁镜咬。用法用量乘热贴。未可,再用。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吴氏集验方》

  • 化斑散

    药方名称化斑散别名膏母化斑散、石膏知母化毒散处方石膏(煅)、知母(焙)等分。功能主治疮疹倒靥,头疼、头昏。小儿疮斑。用法用量膏母化斑散(原书同卷)、石膏知母化毒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摘录《幼幼新

  • 养元粉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养元粉药方名称养元粉处方糯米700克(水浸一宿,沥千,慢火炒熟)山药(炒)芡实(炒)莲肉各90克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细末)6~9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实脾养胃。治脾

  • 当归地黄丸

    《回春》卷七:当归地黄丸药方名称当归地黄丸处方怀熟地(酒蒸)8钱,山茱萸(酒蒸,去核)3钱,山药(蒸)3钱,泽泻(去毛)3钱,牡丹皮(去梗)3钱,白茯苓(去皮)3钱,当归(酒洗)3钱,一方加鹿茸(酥炙

  • 抚惊丸

    药方名称抚惊丸处方青黛2两,茯神2两,天麻4两,蝎半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小儿一切惊风。用法用量薄荷汤化下。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郑愈方》

  • 痰核瘰疬膏

    药方名称痰核瘰疬膏处方猫头骨牙爪1副(火煅存性)蜣螂虫(炙)磁石(醋煅)各15克乳香没药各3克(去油)生明矾15克(入雄猪脚爪壳内,煨存性)海藻30克 大贝母30克蓖麻子肉15克制法用麻油120毫升,

  • 除湿蠲痛汤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除湿蠲痛汤药方名称除湿蠲痛汤别名除热蠲痛汤(《金匮翼》卷六)、除湿捐痹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三)。处方苍术(米泔浸,炒)6克羌活茯苓泽泻白术各4.5克陈皮3克甘草1.2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