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缩脾饮

缩脾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缩脾饮

药方名称缩脾饮

处方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大多致烦躁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烦,或欲热欲温,并任意服。代熟水饮之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缩脾饮

药方名称缩脾饮

处方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干葛(锉)白扁豆(去皮,炒)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醒脾止吐。治霍乱之后,服热药太多而致烦躁。并治夏月伤暑,烦渴吐利,头痛身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当茶频饮。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黄芷汤

    药方名称黄芷汤处方大黄5钱,香白芷5钱。功能主治鱼口疮。用法用量水煎,露1宿,次早空心温服。至午后肚痛,未成者自消;已成未穿者,脓血从大便中出。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 固气汤

    《傅青主女科》卷上:固气汤药方名称固气汤处方人参1两,白术5钱(土炒),大熟地5钱(9蒸),当归3钱(酒洗),白茯苓2钱,甘草1钱,杜仲3钱(炒黑),山萸肉2钱(蒸),远志1钱(去心),五味子10粒(

  • 宁坤丸

    《采艾编翼》卷二:宁坤丸药方名称宁坤丸别名回生丹(《采艾编冀》卷二)。处方大黄500克(细末)红花9Q克(炒黄色,入好酒400毫升同煮三五沸,去红花不用,只存汁用)黑豆1.2千克(水2.25升煮取汁7

  • 补肝丸

    《异授眼科》:补肝丸药方名称补肝丸处方菟丝子(酒煮,捣烂)3两,柏子仁(炒)3两,枸杞3两,山药3两,白茯苓2两,防风1两,栀子(炒)1两,五味子1两,车前子1两(炒),细辛5钱,甘草5钱,蕤仁3钱,

  • 白米粉

    药方名称白米粉处方早白稻粳米。制法上为粉。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血皮赤色有红筋。用法用量扑之,肌肉自生。摘录《仙拈集》卷三

  • 葱白酒

    药方名称葱白酒处方葱白3-7茎。功能主治脱阳。因大吐大泄后,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交接后,小腹肾痛,外肾搐缩,冷汗出。用法用量上打烂,用酒煮灌之。阳气即回。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 抽薪汤

    《嵩崖尊生》卷八:抽薪汤药方名称抽薪汤处方生地、赤芍、当归、丹皮、荆芥、阿胶、滑石、大黄、玄胡粉、桃仁泥。功能主治膈热面赤,或胸中痛,或吐血色紫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八《治疹全书》卷上

  • 黄白散

    《回春》卷八:黄白散药方名称黄白散处方榆树根白皮(为细末)1两,黄丹2钱。制法上药搅匀。功能主治汤火伤。用法用量牲畜火伤,照患处涂之;须臾流水出可治;不流水,是烧得太重,不可治也。然人被烧亦同此断。摘

  • 荔枝汤

    药方名称荔枝汤处方乌梅肉2两,甘草2两,百药煎1两,白芷半两,白檀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生津止渴。主用法用量汤点服。摘录《元戎》

  • 截泻汤

    药方名称截泻汤处方苡仁2两,白芍2两,山药1两,车前子1两,黄连5钱,茯苓5钱,泽泻2钱,甘草2钱,肉桂3分,人参3钱。功能主治泄泻。一日五六十回,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用法用量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