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汤

荜澄茄汤

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博济》: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石斛(去根)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巴戟天(去心)1两,白术(锉,炒)3钱,五味子3钱,芎藭3钱(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元虚冷,饮食减少,面黄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生姜2片,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二引《博济》

普济方》卷二十: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沉香(锉)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五味子(微炒)3分,巴戟天(去心)3分,桂(去粗皮)3分,白术3分,芎藭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壳)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没药半两,陈曲(炒)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疒丂)痛,闷乱烦懊,手足厥冷,呕吐痰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处方荜澄茄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草豆蔻(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槟榔(锉)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冷气内攻,胁肋疼痛,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半分(切),大枣2枚(擘破),煎取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方出《本草图经》(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荜澄茄汤

药方名称荜澄茄汤

别名荜良汤、荜澄茄

处方荜澄茄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噫,日夜不定,呕哕,日夜不定。

用法用量荜良汤(《卫生总微》卷七)、荜澄茄散(《朱氏集验方》卷三)。

摘录方出《本草图经》(见《证类本草》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 羚羊角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药方名称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 槐术散

    药方名称槐术散处方白于术1两(米泔水浸1宿,陈壁土炒焦),槐角米4两(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健脾和血。主休息痢。用法用量白痢,淡姜调服;赤痢,红砂糖汤调服。摘录《幼科金针》卷下

  • 代刀丸

    药方名称代刀丸处方白丁香3克蓖麻仁3克 生***0.9克制法共研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主一切肿毒,内脓已成。用法用量惧开刀者,用1粒放患顶,外以膏封之,次日即能破头。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 干葛厚朴汤

    药方名称干葛厚朴汤处方葛根1钱,厚朴(姜制)1钱,枳壳(麸炒)1钱,陈皮1钱,桔梗1钱,山楂1钱半,甘草3分。功能主治伤寒发斑,胃实胸膈胀满,身发红点,脉大有力。用法用量水煎服。烦躁,加豆豉;实满,加

  • 大四斤丸

    《仁斋直指》卷四:大四斤丸药方名称大四斤丸处方宣木瓜(去瓤,切,焙)天麻(锉)牛膝(锉,焙)苁蓉(洗,切,焙)各500克(用好酒5升浸三日)熟附子虎骨(酥炙)各60克当归23克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5克麝

  • 疗毒汤

    药方名称疗毒汤处方胡麻、威灵仙、何首乌(生)、苦参、荆芥、石菖蒲、防风、独活、甘草。功能主治一切久远痛痒诸疮。用法用量白酒煎服。摘录《诚书》卷十五

  • 紫正散

    药方名称紫正散处方紫荆皮6克荆芥穗2.4克 北防风2.4克 北细辛1.2克功能主治治喉风初起,必恶寒,发热头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用法用量上药与地黄散合用,开水泡药蒸服。摘录《重楼玉钥》卷上

  • 兜铃散

    药方名称兜铃散处方马兜铃5分,桔梗5分,人参5分,川贝母(去心,杵)5分,甘草(炙)5分,桑白皮1钱,陈皮1钱,大腹皮(豆汁浸洗)1钱,苏叶1钱,五味子4分(1方有枳壳,无人参、川贝母)。功能主治子嗽

  • 含化升麻丸

    《圣惠》卷十五:含化升麻丸药方名称含化升麻丸处方川升麻1分,玄参1分,射干1分,百合1分,马蔺根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制法上为末,用牛蒡根捣汁为丸,如樱桃大。功能主治时气热毒上攻,

  • 酸枣仁粥

    药方名称酸枣仁粥处方酸枣仁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功能主治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用法用量空腹食用。摘录《饮膳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