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煎丸

麻黄煎丸

《圣惠》卷二十:麻黄煎丸

药方名称麻黄煎丸

别名麻黄

处方麻黄5斤(去根节),白花蛇肉1斤,乌蛇肉1斤,巴豆1两(去皮心,研如膏,与前3味同于釜内用水1石旋旋添水煮,水耗即添热汤,候两复时,热水及3-4斗已来,净滤去麻黄并蛇,将药水以生绢净滤过,再入锅内慢火渐熬,令稀稠得所,盛于净器中,则别入后药),硫黄1两(滴生甘草水研1复时),硇砂浆水化去石,于铫子内熬令干)1两,干蝎1两(于瓷盒子内炒令褐色),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天麻1两,沉香1两,羌活1两,天南星1两(炮裂),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羚羊角屑1两,槟榔1两,白僵蚕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牛黄半两(细研),***屑1两,白龙脑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入麻黄煎内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瘫痪风,脚手肿满,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麻黄丸(《圣济总录》卷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

圣济总录》卷十:麻黄煎丸

药方名称麻黄煎丸

处方丹砂(研)1两,天南星(炮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1两,白鲜皮1两,海桐皮(锉)1两,当归(切,焙)1两,防己1两,铅白霜(研)1两,腻粉(研)1两,麝香(研)1两,自然铜(煅,醋淬)2两,虎胫骨(涂酥炙)2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焙)2两,干蝎(去土,炒)2两,天麻2两,麻黄(去根节)1斤。

制法上除研者外,为细末,再研匀,用醇酒5升,煮麻黄至2升,去麻黄不用,入蜜4两,熬如稠饧,和药成剂,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手足不遂,遍身疼痛,语涩,精神恍惚及偏枯。

用法用量每服1丸。瘫痪风、暗风、四肢不遂、筋骨疼痛,葱白豆淋酒嚼下。惊风搐搦、口角垂涎、语涩神昏,薄荷汁同温酒化下。破伤风,用多年槐木煎取浓汤同温酒化下。如牙关紧急不开,即研药如泥,用葱叶于鼻中灌之即开。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猜你喜欢

  • 红油

    药方名称红油别名红油膏处方红砒1钱。制法敲细如粞,以麻油1两,煎至砒枯烟绝为度,去砒留油。功能主治鹅掌风及一切疯症。用法用量红油膏(《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二粉散

    《原机启微》引《全婴集》:二粉散药方名称二粉散处方轻粉1.5克粉霜3克制法上药研匀,用绵包裹。功能主治主小儿斑疮入眼。用法用量如患左眼,塞左耳内;患右眼,塞右耳内。患眼便开,其疮自愈。摘录《原机启微》

  • 胶豉汤

    《圣惠》卷七十九:胶豉汤药方名称胶豉汤处方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豉1合,薤白10茎(切),生姜1两(切)。功能主治产后虚冷下痢,腹泻腹痛。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煎至1盏2分,去滓,食前分温3服。摘

  • 绿豆汤

    药方名称绿豆汤处方绿豆100克 白糖适量制法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水痘。用法用量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注意热退后即停服。摘录《民间验方》

  • 健脾养胃汤

    药方名称健脾养胃汤处方大参白术黄耆归身白芍陈皮小茴山药云苓泽泻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治唇口受伤。用法用量河水煎服。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 导气散

    《证治宝鉴》卷十一:导气散药方名称导气散处方三棱、莪术、甘草、益智、青皮、陈皮、厚朴、石莲(一方有茴香、官桂、砂仁)。功能主治七情胁痛,引肩背不得俯仰。用法用量加生姜、盐,水煎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 寒水石汤

    药方名称寒水石汤处方寒水石5两,泽泻3两,茯苓3两,前胡3两,黄芩3两,柴胡2两,牛膝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杏仁20粒(去皮尖、双仁)。功能主治身中大热,胸心烦满毒热。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 艾馄饨

    药方名称艾馄饨处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馄饨,如酸枣大。功能主治脾虚有寒,泻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个,煮熟,空心服;腹胀者,炒厚朴煮汁熟,即煮馄饨食之。摘录《鸡峰》卷十四

  • 赤苓汤

    《竹林女科》卷二:赤苓汤药方名称赤苓汤处方厚朴(姜制)8分,陈皮(去白)8分,苍术(米泔浸,炒)1钱,炙甘草5分,赤茯苓1钱半,桑白皮1钱半。功能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浮肿,甚则自脚面肿至腿膝,

  • 金不换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金不换散药方名称金不换散处方当归(洗,焙)半两,乌龙尾(灶屋上垂尘是也)半两,飞罗面半两,朱砂2钱(别研)。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冲任脉虚,血海暴崩,淋漓不断。用法用量每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