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辨菽麦

不辨菽麦

菽(shū),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比喻愚昧无知,缺乏起码的常识。公元前573年,晋国大臣栾书、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发动政变,杀死晋厉公。为了拥立新君,他们派荀莹、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周子迎回为君,是为晋悼公。按照传统立嗣方式,应该由周子的哥哥即位为君,但是他非常愚昧,连豆麦这些农作物都不认识,因此大臣们没有立他。

【出典】: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例句】:

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吾每见俗儒碌碌……而了不别菽麦者也。” 明·杨荃《感怀十二首》之一:“士不遇患难,智虑何由全?……苟不辨菽麦,何足揽大权?”


述宾 菽,豆类总称。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实际知识。语本《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刘复《复王敬轩书》:“林先生于‘诗’‘戏’两项,尚未辨明,其知识实比‘~’高不了许多。”△贬义。多用于脱离实际无知方面。→愚昧无知 ↔博学多才。也作“不辨菽粟”、“不辩菽麦”、“未辨菽麦”。


【词语不辨菽麦】  成语:不辨菽麦汉语词典:不辨菽麦

猜你喜欢

  • 夜度娘

    古乐府曲名。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夜度娘,倚歌也。”其辞曰:“夜来冒霜雪,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徽情,奈侬身若何!”倚歌:乐曲的一种,用铃鼓,无弦有吹。后人称倡妓为“夜度娘”。【词语夜度娘】   汉

  •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

    同样的言论,有人说出来使人相信,这表明说话之前,说话人必定是人们信得过的;同样的法令,有的人执行得通,这表明法令之外,还须看执法者本身是否诚信昭著。语出《贞观政要.诚信》引《文子》:“同言而信,信在言

  • 尸居龙见

    《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意思是静如尸体,而又动如游龙。炊,同“吹”。炊累,吹动飘浮着的细尘浮物。并列 见,同“

  • 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十七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十七

  • 韩凭冢

    源见“相思树”。指殉情者的坟冢。《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信是世间情不泯,韩凭冢上有鸳鸯。”

  • 空对空

    南朝梁武帝《灵空》:“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以空头对空头,形容虚妄不实。主谓 以空头对付空头。形容彼此都用虚妄不实的一套相对待。南朝·梁武帝《灵空》诗:“皆从妄所妄,无非~。”△贬义。多用于表达人

  • 蛾眉曼睩

    源见“螓首蛾眉”。形容女子容貌之美。亦借指美女。曼睩,眼珠转动。《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王逸注:“蛾眉玉白,好目曼泽,时睩睩然视,精光腾驰,惊惑人心也。”唐张说《邺都引》:“邺傍高冢多

  • 孔子思周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话的意思是说:周代的典章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建立的,其文盛大美好,因此极表赞成拥护。后因用以比喻思慕、学习古代的典章制度。

  • 夏聚流萤

    源见“囊萤照读”。指勤学苦读。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 连章累牍

    同“连篇累牍”。唐 刘知幾《史通.核才》:“遂使握管怀铅,多无铨综之识;连章累牍,罕逢微婉之言。”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顷,尝有一士焉,以草茅疏贱,不为禄诱,不为祸怵,连章累牍,抗论今日任兼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