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文翁化俗”。赞美地方官能注重文化教育,启发民智。唐薛能《送崔学士赴东川》诗:“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同“范叔寒”。清黄景仁《赠陈秋士》诗:“投布识范寒,分金补颜空。”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周处《风土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
同“河阳一县花”。宋无名氏《解佩令.寿李宰》词:“迤逦哦松,便整顿、河阳桃李。”
源见“魏公笏”。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三:“存家笏是先朝赐,誓墓文应后世传。”
同“李广难封”。清李慈铭《春从天上来.秋日强酒》词:“漫道沙场食肉,便醉乡论赏,李广难侯。”
同“狡兔三窟”。清 孙淑《五日吊古》诗:“文从狡兔计,高枕乐未央。”
源见“莲社”。指晋代在庐山 东林寺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明袁宏道《途中怀大兄》诗:“东林十八贤,高举标奇致。”【词语东林十八贤】 汉语大词典:东林十八贤
源见“精卫填海”。比喻志士立志甘于吃苦。南朝 梁范云《望织女》诗:“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
同“不言家”。唐韩翃《送刘将军》诗:“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