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出使大臣

出使大臣

官名。全称“钦命出使大臣”。清末派驻外国的高级官员。光绪元年(1875)设。初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辖,二十七年,改归外务部。三十三年始定三等制: 头等,秩一品; 二等,秩二品; 三等,秩三品。其职掌为向所驻国递交国书; 管理出洋游历事务; 保护工商贸易; 遇有重大事件则受以交涉全权;管理辖下领事及所属使馆人员的任免、奖惩、经费等。


官名。清置。常驻外国使臣的派遣,始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此年七月二十八日派郭嵩焘为驻英公使,许钤身为副使。其后逐年增加驻使国家,至清末共达十五个国家,设十个使臣。出使大臣由总理衙门开单奏请简派。其职掌是:向所驻国递交国书,管理出洋游历事务;保护工商贸易;若遇有重大事件受以交涉全权;管理所辖领事及所属使馆人员的任免、奖惩、经费等事。出使大臣分三等:头等秩正一品,二等秩正二品,三等秩正三品。使馆属官有参赞,头等正三品;二等初制四品,后改从四品;三等初制五品,后改从五品。商务委员,正五品。通译官,头等正五品;二等从五品,三等从六品。书记官,一等从五品;二等从六品;三等七品。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外务部奏定变通出使章程规定:英、法、德、俄、日、美六国使馆设二等、三等参赞各一人,二等、三等通译官各一人,一等、二等书记官各一人,商务委员一人;奥、意、比、荷四国使馆设二等参赞一人,二等通译官一人,一等、二等书记官各一人;西班牙、葡萄牙、古巴、墨西哥、秘鲁等五国系由兼使办理,设立分馆,各设二等参赞一人代办使事,二等通译一人,二等书记一人。各使馆均设武随员一人。

猜你喜欢

  • 寮属

    所属官吏。晋代傅玄《傅子》:“(刘表)大会寮属数百人,陈兵见(韩)嵩。”寮属,也写作僚属。

  • 航务中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中校,掌理海军航务。

  • 泄谟觚

    官名,汉时伊都国置此官。《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谟觚、柄渠觚。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

  • 小吏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吏部司次官,亦称吏部下大夫、小吏部。员一人,佐吏部中大夫掌官员的选举与迁转。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吏部长官,称吏部下大夫。宣

  • 柱下令

    官名。《汉书·高帝纪》记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王恬为柱下令。此柱下令恐即为侍御史的别称。参见“柱下史”。

  • 典蕃署

    官署名。即鸿胪寺典客署,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唐朝复名典客署。参见“典客署”。官署名。见“典客署令丞”。

  • 太子典内

    官名。隋朝太子内坊长官,置二员,从六品,隶典书坊。唐朝沿置,二员,正六品上,隶右春坊。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改隶内侍省,名太子内坊令,升从五品下。官名。隋始置,为太子内坊的主官。唐沿置,员额二人,

  • 导官

    官名,属大司农。掌择御米。《后汉书·孝殇帝纪》:“其减太官、导官……”注:“导官,掌择御米。导,择也。”参看“导官令”条。

  • 统带官

    官名。别称标统,清末新陆军标之长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标一人,正三品,正参领充,简放。掌统辖全标。

  • 司封员外郎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主爵员外郎置,员一人,从六品上,为吏部司封司次官,掌封爵、命妇、朝会及赐予等事。咸亨元年(670)及中宗神龙元年(705)曾改称主爵员外郎,玄宗开元元年(713)再改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