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陇川宣抚司

陇川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麓川路,至顺元年(1330),改麓川路军民总管府,至正十五年(1355),改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1441),思任法反明,明政府遣王骥统兵讨之。九年(1444),置陇川宣抚司治所在陇把(今云南陇川),与南甸、干崖宣抚司合称“三宣”,屏蔽永昌、腾冲。十年,以恭项为宣抚使,刀歪孟为同知,刀落曩为副使,陇帚为佥事。十二年(1447),恭项与百夷长刀木立仇杀,项内奔,安置于曲靖。同知刀歪孟为众所信服,乃以其为宣抚使。万历(1573—1620)初,缅甸莽瑞体内侵,招诱宣抚多士宁附缅,遭拒。后士宁记室(秘书)岳凤鸩杀士宁投缅。及明军攻缅,复故地,于万历十二年(1584),复建陇川宣抚司,以多士宁子思顺为宣抚使。《读史方舆纪要》记其地域:“东至芒市,南至木邦,西至干崖,北至南甸。”其境域包括今德宏之陇川、瑞丽二县及潞西之遮放区。清沿明制。民国二年(1913),设弹压委员,兼领户撒、腊撒二土司。五年(1916),改为行政委员,户撒归干崖,腊撒归勐卯。二十一年(1932),置陇川设治局。隶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管辖。陇川今为陇川县,猛卯为今瑞丽县,遮放属潞西县。

猜你喜欢

  • 田义之

    见“西阳蛮”(696页)。

  • 鲍化南

    1876—1926清末抗税斗争首领。满族。光绪三十三年(1907),奉天(今辽宁沈阳)派官到凤城丈量山荒,规定每百亩征银50两,引起农民严重不满,遂结伊品山、朗振垣等人,以“转牌”发动农民抗税。十月二

  • 女古

    契丹语,又译作“女姑”,意“金”。①此作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名。女古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亦名此,该宫下尚有两※石烈(相当

  • 十二安

    契丹建国后宫廷礼仪所用音乐名。唐有十二和乐,豫和祀天神、顺和祭地祗等等。契丹开国初期沿用。五代梁改为九庆,晋改为十二同,契丹遂亦改为十二安,据《辽杂礼》载:“天子出入,奏隆安,太子行,奏贞安。”(见《

  • 伊斯哈克拜克

    1902—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又译伊斯哈克伯克,全名伊斯哈克拜克·穆依诺夫。新疆乌恰县人,柯尔克孜族。幼时就学于经文学校。16岁被荐举为部落伯克。1925年应募至边卡

  • 莽古尔泰

    1587—1632后金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母富察氏。与德格类(太祖第十子)、莽古济格格同出。明万历四十年(1612),从太祖征乌拉部,克6城,多立战功。四十三年(1615

  • 李楷固

    唐代契丹部落首领。出自大贺氏族。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不堪受唐地方官员侵侮,怨营州都督赵文翙(一作赵翙)视契丹酋长如奴仆,对契丹灾馑不加赈给,随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

  • 刀平

    明代云南镇沅傣族首领。世袭土官总管,专司操练。洪武十五年(1382),与兄那直归附明,授千夫长。建文四年(1402),置镇沅州,任知州。永乐三年(1405),率子入朝献方物,赐以钞、文绮。随明军征八百

  • 荣跃先

    1895—1927蒙古族早期革命者。字辉庭。蒙古名谦登若宪。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23岁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1920年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蒙藏学校

  • 失怜千户所

    元置。失怜,清作锡林。因设于锡林河流域得名。治所在前苏联沿海州苏昌河西。居民多为女真人。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明代为野人女真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