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系指疔生唇上。多由脾胃二经火毒上攻所致。症见疔生于上、下唇或口角处,初起如粟如芥,形小根深,周围有红而坚硬的根盘,可有白色疮头,自觉麻木痒痛,甚则红肿剧痛,壮热烦渴,二便不
全舌灰色无苔。有寒证、热证之别。纯灰全舌无苔而少津,为里热证,伴见烦渴或二便俱闭,或昏迷不省人事,脉沉伏,宜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使若灰色舌润而无苔,为里虚寒证,伴见腹痛,呕吐,腹泻,手足冷,脉沉细,宜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与赤眼后生翳同,详该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症为包块生于颈之两侧,推之可动,形圆而软,遇恼怒愤郁则肿大而痛。宜舒肝解郁,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冬瓜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著作。又名《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简称《十便良方》。40卷。宋·郭坦撰。刊于1195年。书名“十便”,指本书对读者有十种便利。主要以选用方药少而精,配合日常习见药品组成的原则,
伤食之一。见《张氏医通》卷二:“伤生冷果菜,宜木香、砂仁、炮姜、肉桂。”《杂病源流犀烛·伤食不能食源流》:“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宜各用主治之药。……伤菜,丁香,麝香、肉桂。伤瓜,鲞鱼炙食,瓜皮煎汤
肌肉坚实,关节舒缓。《灵枢·逆顺肥瘦》:“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