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嗽血

内伤嗽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肺胃积热,胃火上冲者,治宜清金降火,选用泻白散清胃汤化痰丸等方。房劳精竭,肾火刑金者,先用***地黄汤,血止后选用归芍天地煎三才丹等。脾阳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归脾汤;脾阴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已汤。怒动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补肝散。心火妄动者,导赤各半汤心血不足者,天王补心丹。肾火不足,阳虚不能摄血者,八味肾气丸等方。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部结核、肺部肿瘤、肺郁血等疾病。参见嗽血条。

猜你喜欢

  • 麻证全书

    见麻疹全书条。

  • 追虚逐实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指用灸法治阴虚内热证的错误方法,导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后世引作批评医者滥用补泻之语。

  • 仲景伤寒补亡论

    见伤寒补亡论条。

  • 袁秦邮

    【介绍】:参见史以甲条。

  • 修事

    出《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专论药物炮制方法。详炮制条。

  • 小儿囊肿

    见《本草纲目》。即脱囊,详该条。

  • 地参

    出《神农本草经》。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 胁疽

    病名。系生于胁部之无头疽。出《外科理例》卷四。由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如梅李,坚硬平塌,漫肿木疼,不红不热,成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早期治宜柴胡清肝汤,溃后托里消毒散内服。余同溃疡治疗。

  • 心气盛

    又称心气实、心阳盛。心主血脉,藏冲,其气过亢,可表现为神志或血脉的病证。《灵枢·淫邪发梦》:“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盛,为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髆腋间

  • 肺风痰喘

    证名。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指小儿感冒风寒,入于肺经,以致痰气阻塞于肺而致喘疾。”身热在表为肺风,气促不息为痰喘”。临床表现为喉间,咳嗽不得舒畅,喘急不止,面青潮热,啼哭惊乱。可见于支气管肺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