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名医别录》。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眼睑。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本草家。善于辨别中草药,撰有《加诠杂注本草》。
见《郑氏女科家传秘方》。即打胎。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模樝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民间医生。荆州(今湖北境内)人。精外科,善治骨折,对复杂性骨折病人,使用药酒麻醉,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皮肉,剔除碎骨,外贴药膏,封闭伤口,即愈。
见《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之血。
病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牙关牙床肉上,形如三、五肉笋,徐徐发来。针刺不痛,此脏腑内伤。”古人认为该病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