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丹溪心法》。为栝蒌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①即悬雍垂。详该条。②形容浮取更大,稍按则小的脉象。《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
见《本草通玄》。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书名。1卷。金·李杲撰。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向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汤液本草》上卷中。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I。《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又名胃疽。指生于脐上四寸中脘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银海精微》。指患眼遇风痒极者。详目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