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因小肠有病引起的水肿,为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由于小肠热郁,水湿内停,湿热相搏,注入下焦所致。临床症状为浮肿,小腹急满。治宜清热利湿,用导赤散加减。
《血证论》卷七方。白芍药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治瘀血发热。
自汗证之一。《证治汇补·汗病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肾虚自汗,夜热骨蒸。”治宜滋肾以固封藏,可用都气丸、五味子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见《河北药材》。即白僵蚕,详该条。
【介绍】:见刘防条。
①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女萎之别名。②见《药材学》。为关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彝药著作。约写于清初。作者不详。《献药供牲经》是彝族经文《作祭经》中的一部分,内容涉及丰富的彝医药。全书共载药69种。其中动物药64种,植物药5种。动物药主要以胆、肉入药。载病名35种,大多为当时彝医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