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汪昂

汪昂

【生卒】:1615~?

【介绍】:

清代著名医家。字讱庵。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为邑诸生,三十余岁时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前后四十余年,博览诸子经史及各家医籍,撰述较多,其中有:《医方集解》(1682年刊行),乃仿照宋代名医陈言所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明代吴鹤皋之《医方考》的大意,进而分病列方,并采各家论述及方剂而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1689年刊行),为参考各家之说,对《内经》(针灸除外)分类简注;《汤头歌诀》(1694年刊行),选录常用方剂300余,用七言歌诀编成,附有简释;《本草备要》,为采集诸家本草,简辑而成,将药、证、病因加以联系,并附图400余幅。汪氏于医学之理,主遵《内经》等古典医著,而能兼采诸家之长,其撰述较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多为后世学医者所喜读,流传较广,故对医学普及有一定贡献。他对明末传入我国的西医学的态度较为开明,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但对于形态方面的论述则较为确凿;他还记述有“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等说(见《本草备要》)。

猜你喜欢

  • 清热解毒丸

    《证治准绳·幼科》集三方。寒水石、石膏各八两,青黛四两。为细末,蒸饼七个,水调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开水化服,或细嚼生姜汤送下。治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咽喉肿痛,赤眼壅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

  • 脾中寒证

    指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脾中寒之状,心腹胀,四肢挛急,嗳噫不通,脏气不传,或秘或泄。”治宜温脾散寒为主。选用不换金正气散、附子五积散、姜附汤、温脾丸等方。

  • 章次公

    【介绍】:见章成之条。

  • 阴干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乙、丁、己、辛、癸为阴。阴干主运气不足,为不及。

  • 王载韩

    【介绍】:见王琦条。

  • 怔忡

    病名。①指心悸之重症,又名心忪、忪悸。《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胸躁动,谓之怔忡。”《医碥》卷四:“悸即怔忡。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俗名心跳。”详虚损怔忡、阴火怔忡、气郁怔忡、痰火怔忡等条。②指心

  • 清金降火

    同清金,详该条。

  • 青刚皮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橡木皮之别名,详该条。

  • 股阴疽

    病名。出《灵枢·痈疽篇》卷九。即附骨疽。详该条。

  • 正体

    整复之意,即整治人体骨折、损伤的病症。出《正体类要》上卷。明、清时代正骨科也有称为正体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