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呕吐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气血下注,脾气益虚,胃失和降,症见经行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头晕气短精神倦怠,乏力思卧,治宜补益脾胃,降逆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若因肝气抑郁、横逆犯胃,经行时肝血益虚,气火偏旺,挟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症见经行呕吐泛酸,胸闷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暖气呃逆,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若素有痰饮,经行冲气较盛,饮随冲气上逆,《叶氏女科证治》云:“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症见经行食后,作呕欲吐、或吐涎沫,暖气频作,治宜豁痰降逆,方用旋复代赫汤加茯苓。若伤于水饮者,呕吐多为食物夹水,治宜温中化痰,方用丁香散(公丁香、炮姜、白术)。

猜你喜欢

  • 白癞

    病名。麻风病的一种类型。见《诸病源候论》卷二。由于恶风侵袭皮肤血分之间,郁遏化火,耗伤血液而成;或接触传染而得。初起皮色逐渐变白,四肢顽木,肢节发热,手足无力,患部肌肉如针刺样作痛;或声音嘶哑,两眼视

  • 转枝莲

    见《四川中药志》。为西番莲别名,详该条。

  • 麻疹全书

    又名《麻证新书》、《麻证全书》。4卷。旧题元·滑寿撰,实系清人托名之作。此书内容大部分辑自《麻科活人全书》,前2卷论病候及证治,后2卷为治疗方剂。

  • 精浊

    病证名。指尿色清而窍端时流糊状浊物者。见《景岳全书·淋浊》。《证治要诀·白浊》:“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淋,此是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多因酒色无度,败精瘀阻;或肾精亏损

  • 生熟三黄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九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钱五分,黄连、黄柏、黄芩、人参、苍术(米泔水浸炒)、白术(土炒)、厚朴(姜炙)、当归身、陈皮各一钱,地榆、防风、泽泻、生甘草各六分,乌梅二个。水

  • 蚕子症

    证名。《喉科方论》:“此症发在腣中内间,咽喉之下,结喉之上,前后左右不定,起有白膜、黄膜小点似蚕子……发左则平肝,发右则清肺。治宜去膜升提,驱风解毒之药治之。”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小陷胸汤、六味汤等加减

  • 打枪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 间化

    指清凉之气与湿热之气相间运化,使气候有时寒凉,有时炎热,故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

  • 火伤

    ①指直接被火焰或火器烧伤。②火邪所伤,症见高热、烦渴、咽喉肿痛、面红目赤、斑疹、吐血衄血,舌红绛,脉数等。当以泻火为大法。

  • 医门棒喝二集

    见伤寒论本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