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足阳明经病证

胃足阳明经病证

病证名。因足阳明胃经经气异常而致。《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鼾衄,口,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胀满。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胃足阳明经病证》除前列“是动、所生”病之外,尚列举了腹胀、胃管心痛、饮食不下、膈塞不通、大便难或泻等。参胃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耳根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生于耳根处的肿疡。由少阳胆经风热所致。初起耳根处肿大如痰核,按之不动而微疼,肿势渐增,状如伏鼠,焮赤疼痛。若身发寒热者,荆防败毒散汗之;发热肿痛甚者,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柴胡

  • 脚心痛

    证名。见《证治要诀·脚气》。即足心痛。参见该条。

  • 热惊

    病证名。亦名感冒挟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身热,饮水悸惕,手足摇动,上视弄舌,印内青筋,见掌中赤,怕物生涎,此为惊热。”宜荆防败毒散加蝉蜕、僵蚕、钩藤钩,送服牛黄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

  • 章次公

    【介绍】:见章成之条。

  • 皮毛焦

    证名。指皮毛枯憔。出《灵枢·经脉》。多由经气不荣皮毛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

  • 茈碧花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 心小肠俱虚

    指心与小肠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阳俱虚者,手少阴与巨阳经俱虚也。病苦洞泄,苦寒少气,四肢厥,肠澼,名曰心小肠俱虚也。”心虚则少气畏寒而肢厥,小肠虚则分清别浊功能失常而洞泄肠澼。

  • 过塘莲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溢乳

    证名。指婴儿饮乳过多而溢出的症状。亦称呕乳。详该条。

  • 纹滞

    即指纹郁滞,推之不畅。主病邪稽留,阻遏营卫运行,每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均属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