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背脊骨折

背脊骨折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背脊骨包括胸椎、腰椎。因跌打、坠撞所伤折。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折部压痛明显,可有后突畸形;严重者可合并脊髓损伤,出现截瘫。传统上采用绳索悬吊复位法,并予以固定。卧硬板床。初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复元活血汤加减或七厘散,肿消痛减后以接骨续筋为主,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应补肾活络,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外用五加皮汤洗,配合腰背肌锻炼。病程中注意防止褥疮、尿路及肺部感染。

猜你喜欢

  • 脾肾泻

    病名。又称脾肾泄。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丹溪心法·泄泻》:“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为脾肾泻。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宜椒附汤。

  • 满天星疔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 通心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自消容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阴经病

    病证名。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亦称太阴经证。宜辨虚实。《医学心悟·太阴经证》:“太阴经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药多错乱,今细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阴有传经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误下内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

  • 疫喉便闭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复因郁火内结所致之便闭证。治宜疏下。参见疫喉有关各条。

  • 音瘖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即瘖。详见瘖条。

  • 古愚山房方书三种

    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

  • 湿热眩晕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感受湿热时邪所致。证见头晕目眩,自汗,面垢背寒,口渴欲饮,小便黄赤,或见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黄连香薷饮等方。参见眩晕条。

  • 小五爪龙

    见《云南中草药》。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月事沉滞

    病名。指月经数月不行。《儒门事亲》卷五:“夫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肌肉不减,《内经》曰:此名为瘕为沉也。沉者,月事沉滞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作大剂料服,不过三服立愈。后用四物汤补之,更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