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蒟酱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包块。《千金要方》卷十五上:“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
病名。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脉象之一。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多见于寒证。《脉诀汇辨》:“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
湿热蕴于膀胱的病变。症见尿频、尿急、尿少而痛、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等。如急性尿路感染。治宜清热利湿。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三桠苦、三叉虎、三枝枪。为芸香科植物三叉苦Euodia 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苦,寒。清热解毒,祛风止痛。①治感冒高热,
舌苔白薄,津少而干的舌象。见于外感燥气或外感未解,肺津又伤,治宜辛凉甘寒,透表润肺(见《外感温热篇》)。
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后局部红肿剧痛;重证可用寒战、高热、牵引肢体疼痛、恶心、呕吐等。用半夏、白矾各等份为末,醋调涂;或用蜗牛,马齿苋、大蒜、胆矾等分别捣烂外搽。重证可用蝎螫方(《寿世保元》:朱砂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少,通小。即小腹痛。详该条。亦指小腹两旁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