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诊家正眼

诊家正眼

脉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于1642年。原刻本已散佚。1667年,李氏门人尤乘将此书与《病机沙篆》、《本草通玄》合刊为《士材三书》,后世或单行镌版,但内容已经尤氏增补。卷1论述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并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同父李时珍等诸家学说,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2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末附脉法总论。本书曾多次刊印,196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作了删节,重予出版。

猜你喜欢

  • 吴鹤山

    【介绍】:见吴辰灿条。

  • 齿浮

    病证名。见《仁斋直指方》。系指牙齿浮动欲落。手阳明之支脉入齿,壅则齿浮,虚则宣露。参见牙齿动摇条。

  • 齿疏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 风热结核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结核多见于颈部,亦可见于腋部或腹股沟,局部红热疼痛,并可伴见发热恶寒。常见于头面生疮、目赤咽痛、齿龈肿痛、耳或其它疮疹余毒等症。治疗宜清热疏风,解毒散结,宜四顺清凉饮、五味消毒

  • 热积

    证名。指邪热滞积于里者。《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

  • 乘枕骨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 发瘤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生于耳后发下,软小高突,不痛不痒。治法:以针刺破瘤体,粉发齐出。即皮样囊肿。

  • 鼠疬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 冻风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冻疮。详该条。

  • 方丞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