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系物击所现伤痕,色白或带焦黄,中央略厚,两边薄些,正中横于青睛之上,故曰剑横秋水。”即剑脊翳。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金津玉液条。
出《摘元方》。即麻秸,详该条。
出《灵枢·营卫生会》。参见夺血者无汗条。
证名。指胸满气喘不平。《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则气高。”上盛可由病邪壅阻,致肺气胀满,亦可由真阳不固而上浮,见下虚上盛之证。《素问·脉解篇》:“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医门指要诀》,或名《医门指要用药立成诀》,一卷。已佚。
【介绍】:元代医家。字可丹。宜丰(今属江西)人。撰有《本草歌括》(1295)一书。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名为小儿丁奚病。指小儿疳疾,骨瘦如柴,其形似“丁”之证。属于脾胃虚损,气血衰惫,以致出现面色苍白,低烧潮热,四肢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以及食多吐逆、泄泻无度
病名。即转胞。《太平圣惠方·治脬转诸方》:“夫脬转者,是脬屈辟,小便不通。”详转胞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